【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鄭永年:世界經濟危機與中國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15 10:30:07 |
改革的意識形態化 令人擔憂的是,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還再度促使中國改革的意識形態化。因為中國比較有效地應付了金融危機,很多人就簡單認為中國的經濟模式要比西方的優越。一些人開始懷念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從前中國的改革錯誤地把經濟政策使用到社會政策領域,結果是高速的經濟發展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今天,在各種所謂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下,很多人又混淆社會政策和經濟政策,當然這次是錯誤地把社會政策的“救濟”邏輯濫用到經濟領域去。導致經濟國家主義大肆橫行,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大擴張。 如果華爾街成為西方社會的關注點,政府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關注點。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政府部門收入增長過快。但政府積聚這麼大量的財富幹什麼用呢?至少從近幾年看來,主要還是為了通過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積累更多的財富。這和華爾街不斷注資“賭場資本主義”換取更多金錢邏輯類似。華爾街積累財富的方式錯了,所積累的財富的使用方式也錯了。同樣,中國政府積累財富的方式錯了,所積累的財富的使用方式也錯了。積累財富是通過國企的過度擴張,通過向平民百姓徵收過重的稅收。這導致“國進民退”和“國富民弱”。 再者,所積累起來的龐大財富並沒有用在最需要的社會政策上,就是說財富沒有流向社會的大多數;相反,財富促使著政府方面很多不理性的決策,例如建立維穩機制、注定要浪費的公共投資、政府內部的“消費社會”,等等。同時,因為政府掌握了過多的財富,腐敗現象變本加厲。現在一些官員一貪就是幾十個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掌握龐大的社會財富,卻沒有“社會化”的方法管理和分配這些財富。當然,政府掌握財富過多,也刺激著國際社會一些國家對中國的貪婪欲望。 簡單地說,無論是應付危機還是爭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們必須意識到美國模式和中國模式的不同性質。概括地說,這兩個模式代表的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市場包涵政府(美國),另一個是政府包涵市場(中國)。當市場逃避了政府的規制的時候,美國模式必然發生危機;當政府完全控制了市場的時候,中國模式必然發生危機。在西方的市場模式下,政治衝突往往表現在人民對資本的衝突;但在中國的國家經濟主義下,政治衝突往往表現為人民和政府間的衝突。只有把中國模式的性質認識清楚了,人們才能作出科學的政策。否則的話,政策很可能是誤入歧途,甚至走向自己的反面。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