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面對美債危機威脅 兩岸應建中華貨幣區

http://www.CRNTT.com   2011-12-02 00:12:52  


 
  第二,兩岸金融市場面臨更大波動。美債危機造成包括兩岸股市在內的全球股市動盪,滬深股市由於此前已有較大跌幅,此次跌幅相對較小,台股則一度遭受重創,跌幅全球之冠。7月底至8月8日,台股跌12.63%,高於香港的8.69%、新加坡的9.57%和韓國的12.36%。以致台灣當局開始動用“政府基金”進場護盤,才得以穩住形勢,但年底前的“萬點行情”已經基本無望。除直接金融市場外,間接金融市場的風險也引起高度關注。台灣產品結構高度集中於高科技產業,銀行信貸也高度集中在這些產業和企業,公股銀行尤其如此,致使台灣銀行業信貸集中度在亞洲數一數二。以面板業和信息電子業的龍頭企業奇美電子和鴻海為例,其銀行貸款今年8月初分別為3091億元和3070億元新台幣,均逼近銀行對單一客戶信貸占淨值的15%的上限。如因產業不景氣導致企業還貸能力下降,可能會對銀行產生較大衝擊。第三,兩岸金融資產面臨更大風險。2011年6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餘額已達3.2萬億美元,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1.9萬億美元又增長了70%。其中持有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占中國大陸外匯儲備的1/3,占美國總債務的8%,若再加上長期以來持有的房利美、房地美等企業債和有價證券,大陸外匯儲備高達70%是美元資產。因此美國債信被降低評等或者美元急速貶值,都會對大陸的金融資產造成損失。

  台灣7月外匯儲備中美債占38%,約1534億美元,為美國境外第6大持有者,占美國總債務的1%。台灣外匯儲備配置中以前只買AAA級債券,這次美債評等降級,使其外儲中首度出現“非3A”級債券。第四,兩岸控制物價形勢更加嚴峻。美債危機後大量西方市場資金湧入包括兩岸在內的亞洲新興市場,會增加兩岸控制物價上漲的難度。管理通脹預期是大陸當前的主要經濟目標。今年以來大陸物價水準持續高位運行,7月CPI同比上升6.5%,歷史上看屬於較高增幅。1978-2010年,大陸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CPI上升5.4%。其原因,除貨幣流動性充裕、前期自然災害、資源性產品以及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因素外,一個重要特點是國際輸入性較強。美債危機前後,由於不看好美歐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大量資金從市場中撤出,並由發達國家湧入新興市場,加劇通脹預期。俄羅斯、印度、巴西的消費價格指數6月份也分別上漲9.4%、8.7%和6.7%。雖然普遍認為大陸物價快速上漲已經接近尾聲,但美債危機無疑又加大了控制通脹預期的難度。台灣近年來物價平均漲幅不大,今年上半年CPI上漲1.45%,全年預估1.89%,但在美債危機後,達到2%以下的物價上漲率目標難度也增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