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股市為何熊霸全球

http://www.CRNTT.com   2011-12-28 08:23:00  


 
  第二,從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看,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勢頭並沒有隨著兩場國際危機的發生而改變。正是在這兩場危機中,中國的G D P突破40萬億,位居世界第二。G D P增速也始終保持在9%以上,是主要發達國家的5倍之多。中國的財政收入持續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截止到今年11月底,中國已實現財政收入9 .73萬億,超過去年全年的8 .3萬億,今年全年收入達到10萬億以上已成定局。當主要發達國家的赤字率全部超過警戒線時,中國的赤字只有8000億,占G D P的0.5%。2011年中國的赤字預算為9000億,可10月底的財政盈餘居然達到1.33萬億;而此時,美國兩黨卻在為未來十年減赤1 .2萬億美金鬧得不可開交。歐美政府債務占G D P的比例已普遍接近或超過100%,遠超60%的警戒線。而中國中央政府的6 .7萬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10.7萬億債務加總,債務率也不過44%。

  從銀行的角度看,當今中國的存款餘額仍高達28萬億之多,居民儲蓄32萬億,銀行的總資產已達104萬億,銀行的壞賬率不足1%。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的話說,當今中國具備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最缺的兩樣東西:錢多和成長性。中國具有足夠的財力支撐未來的經濟增長,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向好。

  第三,從上市公司的質量看,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數據08年以來持續向好,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水平不斷提高。儘管2011年各上市公司利潤增長所有放緩,但依然呈現向上的態勢,具有相當的投資價值。而且,目前中國上證指數整體市盈率不足15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票的市盈率甚至久久徘徊於7倍左右。對目前經濟蓬勃向好的中國來說,這樣的市盈率遠遠談不上高,這樣的上市公司所支撐的股市,即使不“牛氣衝天”,也絕不應該“熊霸全球”。股市的持續低迷,實在難以怪罪到上市公司質量的頭上。

  第四,監管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才是造成股市持續低迷的深層次原因。既然以上三個因素都無法解釋股市的不振,政策的影響自然就是股市持續下跌的唯一合理解釋。事實上,貨幣政策的不穩定性和監管政策的制度性缺陷都會對股市造成極大影響,但人們普遍能夠看到貨幣政策不穩定對股市的擾動,卻往往忽視了監管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才是導致股市持續低迷的深層次原因。不對股市監管進行制度性反思,中國股市就永無抬頭之日。

  股市監管政策與制度性缺陷因素分析

  文章指出,要對股市監管進行制度性反思,就必須對現有監管政策和制度缺陷與問題進行分析。從目前來看,中國股市監管政策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監管部門指導思想存在兩個誤區

  從指導思想上看,長期以來,中國監管部門有兩個傾向,一是“土”的傾向,二是“洋”的傾向。

  “土”的傾向是監管部門部分同志過於留戀行政審批大權。作為監管部門主要精力沒有放在抓“壞人”的監管上,而是熱衷於替投資人“選美”的審批上,忙著種審批的田,卻荒了監管的地。發行審批部門和發審委只要權力,保薦人和承銷商只要利益,出了問題誰都不承擔責任,而是推給股民“風險自負”。正是由於監管部門的重審批,輕監管,出了問題,說話辦事就不硬氣,也正是由於監管部門監審不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結果只能是腐敗和低效。

  而“洋”的傾向則是無視中國的國情,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經驗。以創業板發行制度為例:在規模沒有放開、供求關係不真實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就盲目照搞個股的市場化詢價,加上抄學海外“保薦加直投”的模式,結果出現了嚴重的超募“三高”現象,用近兩千億資金造就了兩百多個“高價寶寶”,腐敗、低效、不公等充斥其間。這樣的發行制度誤導了決策者對中國股市持續低迷的制度性內因不能有清晰認識,也把創業者引上了“重創富,輕創業”的歧途。既傷害了市場,傷害了投資者,也傷害了大量後續上市的企業,給中國資本市場造成了制度性傷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