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的西南太平洋—印度洋新安全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2-02-02 09:57:07  


 
戰略重心轉移和戰區重組

  希拉里國務卿首次訪問東亞時候宣布“我們回來了”(We are back),奧巴馬總統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將會“留在亞太”, 但是如果僅把美國的新亞太戰略看成是回歸亞太或者加強現有安全架構,根本就沒有什麼“新”可言,因為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裡今後也不會有離開的可能。新戰略的“新”在於戰略重心的轉移和戰區的重組。

  先談戰略重心的轉移:美國的亞太戰略的重心將從目前的東北太平洋向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轉移,也就是向南,向西轉移。亞太地區,美國在冷戰期間直到現在的軍事存在主要集中在東北亞,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有事,而美國在第一島鏈建立的雙邊同盟和軍事存在網絡就像是“烽火台指向中國的反向長城”(美國海軍學院教授)。但是過去十年時間,東北亞的安全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是台灣海峽緊張局勢極大緩解。由於中國軍事實力發展從軍事上遏制態度的能力大大加強,台灣作為美國在亞太不沉的航空母艦的作用幾乎消失,加上中台之間經濟融合的深化,美國對於台灣問題的關注程度在下降,甚至美國內部已經出現了是否應當放棄對台安全承諾的聲音,而馬英九的再次當選預示兩岸關係將會繼續穩定的預測會讓這種聲音更加普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台灣問題將不會是安全專家討論的首要問題(primary),退居次級(secondary)。

  其二是朝鮮半島問題的主角從美國轉向中國。朝鮮核問題的解決雖然仍然是亞太安全的重大關切點,但是不可能通過軍事打擊來解決,美國同意中國主導的“六方會談”機制本身也反映了在此問題上不願意起領導作用。在美國看來,朝鮮半島的穩定主要角色是中國,特別金正日去世後權力交接能否順利進行將直接關係核擴散問題,北朝鮮除非內部變化,外力造成朝鮮半島的巨大變化基本沒有可能性,美國軍事存在能夠做的並不多。

  第三,美國的東北亞盟友與中國在經濟上的高度依存關係讓制衡中國政策的吸引力下降。美國在亞太最大的兩個軍事存在的接受國日本和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他們雖然不會放棄同美國的軍事同盟,但也不會輕易選擇隨美同中國對抗。

  第四,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加強,沖繩等地的美軍基地幾乎處於中國導彈射程內,日韓美軍基地的戰略價值下降。

  第五,日韓兩國國內的反基地反美軍的情緒讓軍事存在的非軍事成本增大。

  第六,戰略重心的南移和西移相反可以增加日韓等同盟國家可能被美國拋棄的擔憂,加強他們對美國的依賴心理。

  第七,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同中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將為美國提供戰略空間,從印度洋到太平的海上通道又是本地區大多數國家的能源和貿易通道,能夠最大限度喚起相關國家的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