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城鎮人口大於農村人口的意義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2-06 11:18:08  


 
  另外,就經濟增長而言,城鎮人口大於農村人口也意義重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經濟至少還有20多年的高增長。這個預測的前提和基礎,就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事實上,無論其他國家還是中國自身的發展都充分證明,經濟的快速增長都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目前美國的城市化率約為82%,日本和韓國的城市化率約為66%和82%,即使要達到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以中國當前每年推進1個百分點的城市化率計算,還要15年左右的時間。何況,中國的城市化遠遠落後於工業化進程,這意味著城市化對經濟增長仍有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

  這種推動作用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的:首先,隨著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對生活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將產生巨大需求。其次,更大更多的城市也需要更多的房屋、道路及更好的水電等基礎設施。再次,從收入水平看,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人民幣2萬181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6977元,若未來還有幾億農民成為城鎮居民,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購買力也將提高。毫無疑義,這種種需求,都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成為繼工業化後,又一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

城市化帶來的戶籍與平等問題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在看到城市化過半帶給中國機遇的同時,還必須看到它所隱含的巨大挑戰。某種程度上,挑戰比機遇更直接和緊迫。因為城市化的意義與價值只有在它實現了其目的和任務後方能體現出來,在此之前,只具有理論上或書面上的意義,而挑戰則是現實存在著。

  城鎮人口首超過農村人口帶來的一大挑戰,是如何處理城市新舊市民間在發展機遇和公共福利分享上的平等問題。

  中國城市化的過程,更多體現為一種要素的城市化,而不是人本身的城市化。換言之,無論是人還是資本,他(它)的價值只體現在作為要素這一點上。這就造成在城市化中,人作為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動的,但作為完整的人則不能流動;或者,人流動了,權利和福利卻不能同步流動。可以說,過去30餘年的城市化基本是要素的城市化,而不是人的城市化,這是中國城市化存在的最大問題。

  也可把這種城市化稱做半城市化或被城市化。它的根源在於現行戶籍制度所導致的城鄉二元結構。戶籍制度在城市捆綁了養老、醫保、教育、就業、住房等利益;在農村捆綁著宅基地、承包地、林權、林業用地等利益。由於戶籍背後的制度福利和利益剛性太強大,致使中國的城市化過程並沒有同時伴生城鄉戶籍制度的廢除,從而造成這樣一種狀況:農民作為城市需要的勞動力是可以在城市城市就業與生活的,即自由流動,但農民進入城市後,在勞動報酬、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許多方面並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也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換言之,農民只有產業工人的名分,而無城市居民身份之實質。這就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阻礙城市化的真正實現。中國長期的儲蓄過高、消費需求下降乃至外貿順差過大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都與此有關。特別是,考慮到在半城市化人口中,二代農民工比例持續提高,他們對社會的不滿程度遠遠高於父輩,對公平的渴望更加強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