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黃亞生:中國模式不存在 印度或超越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2-03-09 09:40:30  


 
三、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態勢比較

  據世界發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顯示,1978~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約為9.73%,印度僅為5.37%;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FDI)是印度的幾倍,而且出口遠遠高於印度;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和比重相對印度而言也正以驚人的速度在不斷減少。基於這樣的事實,許多學者都認為,中國在20世紀 90年代將印度甩在了身後,落後的原因就是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外商直接投資等方面落後於中國。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中國經濟騰飛根本不是因為大量、快速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而是“軟件設施”,即自由的經濟政策和制度、金融自由化,以及對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投資所導致。今天的印度除了基礎教育方面落後於中國,在其他方面遠比中國超前,因此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印度經濟有可能超越現在的中國。就外商直接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言,在中國經濟最初的起飛階段,外商直接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數量是微不足道的。實際上,對早期中國經濟發展投資領域更為準確的概況應該是:先有了經濟增長,然後才有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量流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投資;而不是先有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量流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投資,才帶動了經濟增長。

  這一結論可從近年來印度的發展軌跡得到實證。目前,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已經從原來的4%-5%慢慢提高到了8%以上。這些成績是在並沒有依靠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基礎上實現的。但是,一旦印度經濟步入了高速增長的軌道,有理由相信外商直接投資會大量流入這個國家。因為經濟增長本身將會產生新的資源,並帶來投資機會。而一個國家有了新的資源,就可以將其配置到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去。

  對比中國和印度,有些細節值得注意。第一個重要的細節是,中印兩國之間的增長差距在縮小。平均而言,1978~1997年,中國的增長速度比印度快近兩倍,但在1998~2004年,中國的增長速度只比印度快50%;第二個重要的細節是,雖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和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增長速度都比印度快,但前者的增長幅度要遠遠大於後者。 1978~2004年,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約為印度的2.5倍,但其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增長速度卻只為印度的1.8倍。正是這種差異造成了中國遠比印度富裕的感官差別。單純就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而言,之所以比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增長快,很大程度是出於政治因素。儘管經濟增長會造成人口出生率下降,但中國較高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高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增長速度,部分是由於中國政府具有控制人口增長這一巨大的政治能力。其政策的未來作用,目前也是褒貶不一,而實際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借鑒這種做法,也看不出哪個國家支持這種做法。

  促使印度經濟增長的“軟件設施”中大部分重要因素都集中在無形的制度領域,例如金融改革和私有化,而主要缺陷都集中在有形的硬件設施領域。這種遺漏重要變量的觀察分析方法很容易給人造成錯覺從而判斷錯誤。眾所周知,現代社會中一國金融體系的發達程度以及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力度直接影響該國的微觀經濟基礎和宏觀發展潛力。而通過世界商業環境調查(World Business Environ-ment Survey,WBES)數據庫中我們獲得的一系列系統證據得出結論,那就是印度的金融體系遠比中國金融體系發達且有效率,尤其是在對農村地區以及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另外,印度的股票市場對本土私營企業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支持作用,與此不同的是,中國本土的私營企業很少有機會在本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比如聯想、華為等。

  中國雖然在宏觀經濟和整體經濟方面領先於印度,但在微觀經濟方面卻落後於印度。在2007~2008年度的成長競爭力指數排名中,中國在企業競爭力指數方面排在第57位,落後於第31位的印度。企業競爭力指數的一些分解指標,如企業營運和企業戰略,都顯示出中國的排名落後於印度。這可以從兩個方面解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