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三方面客觀看待中國經濟減速

http://www.CRNTT.com   2012-03-12 08:35:19  


 
  內部因素制約要求中國經濟增長適當回調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在過去的30年,利用廉價生產要素優勢,粗放式工業發展策略以及堅持出口導向戰略的成功,激勵了中國工業化的大發展,實現了長達30年的兩位數經濟增長奇跡。然而這一增長機制隨著城市化和國際化的加速,逐步受到挑戰。要素價格重估、成本正常化、社會保障體制建立的加快,使得低成本競爭和粗放式經營的工業化機制不可持續的特性凸顯出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到了必須調整的關口。

  從資源約束看,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步減弱,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難度增大,資源環境的約束明顯強化等。從保持經濟高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看,中國經濟面臨的約束更為嚴峻。中國過去30多年接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提升了中國國力和人民生活,也帶來了結構壓力,外部衝擊、結構轉換摩擦、市場機制不完全、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引發的社會壓力等,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體制、增長方式調整必然帶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

  首先,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即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高工業技術含量,同時強調工業化的可持續性;其次,城鎮化向多元化協調型發展。強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並弱化傳統的城市就業市場的二元分割制度,城鎮化建設開始注重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的節約型使用以及對環境資源的保護上;再次,政府主導轉向市場配置資源。即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更具有彈性空間,為政策運用提供體制空間。

  外部環境動蕩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減速

  文章分析,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看,二戰以後的25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5%;上個世紀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到90年代末,世界經濟平均增長只有3%左右;進入新世紀到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全球經濟又恢復了強勁的增長,2000-2007年,全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12%,而2004-2007年的平均增長率為4.91%。全球經濟2010年的增長水平預計為3%,是西方發達經濟體滯脹時期的水平。

  儘管2011年之後的增速可能會有所提高,但達到危機之前的水平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後進行調整,世界經濟會進入一個相對緩慢的增長期,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其潛在增長率都會下降一到兩個百分點,這種態勢可能會維持在整個“十二五”期間。

  考慮到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國宏觀經濟未來將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匯率的挑戰,美元、歐元震蕩將帶來換匯成本和匯率風險上升;其次是游資挑戰,國際資本在新的資產組合過程中,會增加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中高收益投資比例,這對中國外匯市場、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甚至大宗商品所構成的要素市場價格穩定都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再次是貿易摩擦,由於世界經濟將在較長時間內處於調整期,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將呈加劇之勢。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仍有50%左右,依然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一旦遇到外需收緊,衝擊會比我們預料得要快,外需的持續惡化必然導致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

  儘管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面臨著諸多約束,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但是未來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有利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