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已成真正的超級大國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3-15 08:36:48  


 
  二.中國是真正的超級大國麼?

  要很快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是還不算是。不可否認,人們會忍不住去觀察中國最近的GDP數據,並很快得出結論說,當數據顯示中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國家經濟體時中國就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人們也會很容易沉浸在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中,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也表明一些國家指望中國成為救世主、替罪羊或兩者皆有,並斷言只有超級大國才能吸引如此眾多的關注。話雖如此,但深入觀察發現中國還存在問題需要提升,以及一些明顯不足讓我們無法把今天的中國譽為超級大國。

  世界已把中國看作是超級大國了麼?如同多數課題一樣,觀點存在著分歧,但中國在過去十年取得巨大的跨越式發展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從中國並未以大國身份參與的G7主導的世界到金融危機後G20主導的世界的過渡中,中國在全球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正逐漸提升。現在有種說法是G2世界,中國和美國將成為國際體系中的兩個主要國家,儘管中國對於這種恭維性的地位提升低調處之。

  歐盟最近要求中國對其主權債務危機施以援手就是一個例子,這是被國際視為超級大國相關聯的成本。作為超級大國,中國被寄希於為全球援助和安全作出更多貢獻;然而作為一個人均GDP仍列世界99位的國家而言,這一要求仍值得商榷。在許多方面,中國仍還沒有準備好成為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

  雖然中國目前尚未準備好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然而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超級大國這一點很明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間的發展速度證明了這一觀點。假設中國繼續以7%年均增長速度,而美國今後數年以2%的年均增長率增長,加上人民幣20%至30%的升值空間,那麼中國將在2020年時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儘管人口老齡化,但中國仍有占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若中國人均勞動生產率提升至頂級水平,那麼中國就有了成為排名第一的超級大國所必需的先決條件。

  三.中國傳奇會繼續麼?

  中國過去30年的成功秘訣

  過去30年里,中國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帶領國家經歷了三十載無與倫比的快速增長。成功的秘訣可以總結為,隨著制度改革的推進, 在激烈市場競爭下不斷投入要素資源後的高產出。

  過去30年間的制度改革在中國的快速增長中起了關鍵性作用。有三個主要制度性變革充當了中國增長的催化劑。首先,中國近期經濟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無疑是鄧小平在1978年開始改革,農業打破公有化,允許民營企業參與經濟發展,這些改革為中國演變成市場經濟國家確立了框架。第二是鄧小平1992年南巡,他重申繼續經濟改革的重要性,上海浦東煥發出勃勃生機。鄧小平南巡激起了巨大的私有化和創業浪潮,大幅推動了經濟增長並進一步鼓勵了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第三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巨大地開發了中國在國際貿易方面的潛能。加入世貿組織使得全球經濟向中國出口開放並放寬外國對華投資限額。在每件關鍵事件後都伴隨一段時期的GDP高速增長。

  在有利的框架支持下,中國的增長得到了龐大的投入要素的推動,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的競爭一直以低附加值的製造業為主導。關鍵投入要素是勞動力和資金。中國的快速增長很大部分是由勞動力大量從農村地區轉移進城從事製造業工作所推動的。農民工為中國的工廠提供了穩定的低薪勞動力供給,使中國得到了令人難以置信性的競爭優勢。此外,過去30年間的大量固定資產投資為中國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和基礎設施來利用低成本勞動力的資源。龐大的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不僅提供一些額外的實體資本,更重要的是它們帶來了技術轉移和專門管理知識,對整個經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憑借看似無盡的低薪勞動力供給以及背後基礎設施的支持,中國很快上升為全球最大製造國。

  中國龐大的要素投入不僅限於勞動力和資本。中國的增長也得到了巨大資源要素投入的支持,如能源、基本金屬和建築材料。中國已從化石燃料和基本金屬等自然資源的淨出口國成為了世界最大能源和基本金屬消費國。儘管中國資源投入的效率可能比發達國家低,但巨大的資源消耗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動力。

  經濟中激烈的市場競爭是推動中國增長的其他要素之一。過去三十年間的國退民進過程是中國經濟競爭加劇的主要原因。鄧小平首次改革前,中國所有企業都是國有性質企業,因而沒有公開形式的競爭也沒有提高效率的動力。隨著私有化過程開始,中國經濟向更多市場經濟成分轉變,有動力是效率最大化的私有企業家得到了機會,使得競爭程度迅猛急升。在1980年,國有企業主導中國經濟,但到2010年,非國有實體和大部分城市勞動力占了中國GDP的一半以上,這種轉變是支持這段時期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