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問題的重心不是數量

http://www.CRNTT.com   2012-03-16 11:33:57  


 
  即便即刻改變生育政策,短時間內人口增長率會提高,老年人在總人口的比例也會被衝淡,可從勞動力供給的角度說,因改變生育政策而出生的人口至少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獲得勞動能力與技能。在這近20年里,國家非但要應對固有的老齡人口贍養問題,還要應對新生的青少年撫養、教育課題。在養老金的籌措與保值已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怎樣積累和分配青少年的教育資源,便會成為一件憑空生出的棘手事。而新增的人口勢必攤薄了人均獲得的食品、醫療、居住、就業等資源,由此引發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如前文所述,人口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統計學問題。退而言之,即便在人口統計學範疇內,人口數量也僅是其中一個參數,除此之外還有人口結構。人口結構對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性,絲毫不在人口數量之下。

  以蘇聯為例,長期以來,蘇聯一直為人口危機所困擾,但困擾他們的原因是人口的持續下降。二戰中,蘇聯損失軍民達2000多萬。戰後為恢復人口,蘇聯政府推行了鼓勵生育的政策。一時間,生了七胎八胎的“光榮媽媽”接連湧現,蘇聯在上世紀50年代也出現了一個生育和人口增長高峰。但這個趨勢未能延續多久,上世紀60年代,蘇聯人口增長再次陷入停滯。

  緣由何在?因為二戰中蘇聯損失的主要是男性,人口性別比失調,“光榮媽媽”雖單產很高,但仍有許多育齡婦女找不到對應的男性配偶。時至今日,女多男少仍是俄羅斯的沉重話題。這個例子說明了在人口增加過程中,人口結構的重要作用。反觀我國,據預測到2020年,適婚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北大教授李建新稱“剩男是個大問題”,這不是戲言。不誇張地說,人口的性別比失調比人口撫養比(編按:指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數與勞動年齡人數之比)失調,對國家人口安全的負面影響更大。

  人口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口與資源的比例相適應的問題,而資源的核心指標是一個國家的耕地面積。說白了,就是一個國家的土地能否養活這個國家的人民。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討生育問題時,不少人會用印度來與我們作比較,譬如“印度人口達12億,國土面積卻不足300萬平方公里,他們也沒搞計劃生育”雲雲。但這些人沒有看到的是,印度可耕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55%,有20多億畝;而中國可耕地面積僅占國土總面積的10%左右,即18億畝。印度人均耕地面積遠超中國,是我們縱談闊論時輕易忽略的問題。

  拿印度說事,沒有其他意指,只是想提醒人們:人口問題牽涉的因素很多,要慎之又慎,不可執其一端而不顧其他;人口增長率低,便以鼓勵多生來應對,未必能解決問題,反而會生出新的不可預料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