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時代未必是紙媒末日

http://www.CRNTT.com   2012-05-21 13:18:22  


 
  《紐約時報》則提供了另一個範例。最近幾年,紙媒形勢嚴峻,《紐約時報》持續虧本。只有《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等幾家紙媒能夠抵擋網絡的衝擊。不過,《紐約時報》窮則思變,一年前開始了網上閱讀收費訂閱制度。如今網上的訂戶已達45萬以上,每月訂費15、20、30美元不等。要知道,《紐約時報》紙質版發行量不足115萬,周末版164萬多。印刷遞送成本相當高。第一年網上訂閱贏得了45萬訂戶,可以說是凱旋般的勝利。所以,《紐約時報》膽子大起來,一下子把免費閱讀的文章數量砍下一半。這無疑是逼著大家付費進行網上訂閱。

  網絡和數字化時代對紙媒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不列顛百科全書》和《紐約時報》的轉型證明,傳統權威媒體未必像人們過去所預料的那樣式微。固然,網絡化戲劇性地降低了媒體的准入門檻,似乎人人都可以辦 “媒體”。然而,全面深度的新聞和分析,還得靠 《紐約時報》這樣的老字號來擔當。維基百科固然衝擊了《不列顛百科全書》,但50萬訂戶每年付費網上查閱,無疑證明了其知識權威的價值。有分析家指出,維基百科雖然無所不包,錯誤率也不斷降低,但詞條往往缺乏專業性的框架,有時枝節堆積了許多,核心問題卻浮皮潦草。由世界一流專家執筆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則堅守專業框架,詳略得當,不至於避重就輕。

  看來,知識和媒體權威在網絡時代並不僅僅是幸存,日後說不定還會更加繁榮。這就和品牌一樣,是這個世界離不開的。從《不列顛百科全書》和《紐約時報》的轉型看,其成功的基本條件是網絡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因為有了這樣的保護,其網絡產品無法隨意被轉發,讀者會不停地到原網址來訪問。於是,各媒體的網絡版爭奇鬥艶,都辦出了特色。我是紙媒的信徒,訂閱四份日報,還有四五種周刊、月刊,根本看不過來。但是,守著這些過量紙媒,還要到這些紙媒的網站上訪問。因為這些網站有不少紙媒本身無法容納的文章、博客、視頻以及和讀者的互動留言。老字號的生存固然有賴網上的開發,網上閱讀也需要依托不少老字號。在這樣的格局下,網絡的繁榮就不至於產生權威淪落、“信息失序”的局面。

  中國的紙媒也同樣面臨向數字化、網絡化轉型的局面。但看看各報紙的網站,往往千篇一律,多是把紙媒上發表的東西貼出來而已。各大門戶網站轉載紙媒信息也相當隨意,擺出一副“轉了你是看得起你”的架勢。這種利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所建立的壟斷,自然使各紙媒喪失了經營自己網站的動機,從長遠看,會妨礙媒體的繁榮。可見,網絡化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中國媒體所需要研究的一大課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