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金融業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6-19 08:19:00  


 
  跨國經營的主要挑戰:理念變革和制度創新

  文章分析,中國銀行金融業跨國經營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重大挑戰。

  第一個也是最根本性的挑戰是思想認識問題。中國銀行金融要不要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這個思想認識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政府決策層、學術界和銀行界有些人認為,現在國內錢好賺,外資都爭先恐後要到中國來賺錢,我們自己幹嘛要丟掉肥肉跑到國外去?再說國外人生地不熟,經營非常困難,幹嘛要去受那個洋罪?把國內經營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不需要跑到國外去。

  要改變這個思想意識,我們就必須放眼世界,胸懷全球。全球化時代的競爭本身就是全球性競爭。既要努力占領國內市場制高點,也要努力占領全球經濟制高點。我們不走出去跨國經營,別人卻早就進入中國來和我們競爭了。

  最重要的是,人民幣要真正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中國要真正成為國際貨幣金融的主導者,沒有銀行金融業的國際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沒有真正國際性的跨國金融企業也是不可能的。

  我到歐洲和其他國家開會,當討論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時候,外國朋友問我一個十分有趣和重要的問題:你們是否真心希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問題的答案絕不簡單。要真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義無反顧的走出去和請進來,就必須全力實施中國銀行金融的全球化和跨國經營,同時將中國金融市場真正開放成為一個全球性市場。如果從中央領導到銀行家,不能就此形成基本共識,中國銀行金融業的走出去和跨國經營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個挑戰既是思想理念方面的,也涉及到制度機制方面的問題。那就是國際化、走出去、跨國經營能不能允許失敗,願不願意交學費?銀行和金融企業走出去,或者別的企業走出去,不可能立馬就成功,肯定要栽跟頭、交學費。然而,中國的銀行金融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政府控股,政府是大股東,董事長、行長和高官嚴格意義上講都有行政級別,本質是政府官員。他們領導的銀行金融企業走出去跨國經營,如果面臨巨大損失,政府主管部門能夠容忍嗎?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我們看花旗、高盛、摩根和其他許多金融企業的董事長和CEO上台,都會給他時間,一段時間試驗和虧損可以允許。1980年代初期,日本企業到中國、到海外擴張,曾提出過著名口號“三年不賺錢”。不僅不賺錢,還準備虧錢,交學費,以便理解和培養海外市場。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心態準備、制度機制和容忍態度?事實上,中國政府和社會給金融企業尤其是國有銀行里的銀行家壓力太大了,不僅不允許失敗,而且不允許出事。不管出什麼事,董事長、行長和高官好像都脫不了幹系。這個氛圍是不行的。

  第三個挑戰是激勵機制,如何吸引和留住國際化人才。當年日本銀行和證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擴張,都是以高薪吸引當地人才。譬如他們在紐約設分行,就請退休的紐約聯儲主席當行長,基本工資是1000萬美元。到倫敦設分行,就請英格蘭銀行退休高官做行長,年薪數百萬英鎊。

  中國銀行和金融業走出去,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國際性激勵機制吸引人才。一個優秀的金融人才在華爾街的年薪是百萬美元級別,如果我們聘請他擔任中國某家銀行的紐約分行行長,當然至少要付同樣的工資。否則怎麼可以吸引到優秀人才呢?然而,現在國內金融業高管的工資與國外差距太大。董事長和行長不過百萬人民幣,還飽受非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大規模海外經營,讓海外員工特別是高級員工都拿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美元的年薪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挑戰。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培養一大批忠誠國家利益、又具有國際戰略眼光和人脈網絡的銀行家。金融企業要走出去,最急需的是複合型金融人才。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穀先生曾經說,銀行金融業走出去的關鍵是如何讓本土人才中國化,中國人才本土化。這確實非常困難。譬如,我們從國內派一些人到倫敦和紐約去,他們不僅要懂英語,還要熟悉當地的法律、風俗和經營環境,還要建立當地的人事網絡。

  概括起來,銀行金融業走出去面臨的最核心挑戰就是一個字:人。具體一點講是理念變革和機制創新。沒有理念變革和機制制度創新,跨國經營就是一句空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