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樂黛雲:中國文化要面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2-08-10 11:59:57  


 
  在樂黛雲看來,另外一個關於世界大問題的思想,是關於世界政治制度設計問題的“天下”和“帝國”的爭辯,這個爭論的源泉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青年學者趙汀陽出版的著作《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趙汀陽認為,世界歷史上一直缺乏世界理念和世界制度的價值觀和秩序。曾支配世界的英國和正支配世界的美國從來都只有國家理念,從來都只考慮自己的國家利益,它們的“世界思維”只不過是推廣自己的特殊價值觀,把自己的價值觀給予普遍化,在關於世界政治的問題上,中國古代的世界觀,即“天下”理論,是唯一考慮到了世界秩序和世界制度的合法性的理論。因為只有中國的世界觀擁有“天下”,這個在級別上高於/大於“國家”的分析角度。

  樂黛雲教授說,“天下”理論,已經產生了廣泛國際影響。意大利思想大師翁貝托.艾柯,歐盟跨文化研究院院長阿蘭.勒皮雄,印度尼赫魯大學校長、著名政治學家巴惟爾.阿羅拉等許多外國學者都給予較高評價。

  “ 如果說‘天下’理論主要是從世界政治的角度設計哲學建構的話,李澤厚先生這些年一直在提倡的‘情本體’則試圖通過對中國禮樂為主、儒道互補的文化傳統的轉化和提升,在個體精神生存的層面為人類未來的幸福生活求解。”樂黛雲說。

  她認為,“在西方,工具理性膨脹,絕大多數人不能不被捆綁於機器和物質功利。理性和越來越精細的分類使人的視野越來越逼窄”,這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西方哲學家在努力尋找出路,李澤厚對此形象地概括為:以文化解構路徑為代表的“動物的哲學”、以語言分析路徑為代表的“機器的哲學”、以抗拒死亡路徑為代表的“士兵的哲學”。這些哲學為解決人類困境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但是都沒有把人生的根本問題解答清楚,這個問題要探究一個基本事實,就是“人要活著”“人如何活下去”。“‘情本體’的提出和闡釋,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中國式解答”。

  樂黛雲認為,中國人講親情,中國美學的根本是陶情冶性,抵制把人變成物。中國文化強調心性的修養,講究“天人合一”,而不是追求功利,這對於批判科學主義、實證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面向世界的中國態度

  “但是我們的思想要面向世界,不能採取西方的那種征服、壓服的方式去實現。” 樂黛雲認為中國文化面向世界存在一個態度問題。過去,我們對西方的文化要麼是拒絕,要麼是逢迎,這都不好。“要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自覺,但是對別的文化也要有同情和了解。”樂黛雲說。沒有同情和了解就不能和別人交流。在這方面,林語堂是一個很好的先例。“70多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再沒有像《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那樣中西匯通的、持續52個星期在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排第一名的、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呢?”樂黛雲教授相信中國的年青人會讓中國文化在未來世界大放光芒。(楊曉華)

  樂黛雲簡介: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自1989年擔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至今。著有《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透過歷史的煙塵》、《跨文化之橋》以及《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十講》等。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2012-08

  原題:“樂黛雲:中國文化要面向世界 不能用征服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