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熊丙奇:大學校長應該職業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8-13 14:27:17  


北外“三不校長”履新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上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日前在第一財經日報上撰文“大學校長應該職業化”指出,在現代大學制度中,校長應是職業化、專業化、非行政化的,從建立現代大學出發,有必要對此作出制度化的規定。詳論如下:

  8月7日上任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新任校長韓震向全校師生承諾“三不”:擔任校長期間,不再做自己的專業(外國哲學)學術研究,不再申請自己原有學科專業的研究課題,不再謀求與教學有關的個人榮譽。此前,湖南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在履職之初分別也做出了類似承諾。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管理中,大學校長這一角色,定位一直有些模糊,通常而言存在三方面問題。

  其一,校長是官員,而不是教育家。由於我國大學校長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擁有相應的行政級別(從副廳到副部不等),因此,無論是校長自己,還是學校師生、社會輿論,都把校長定位為官員,而不是教育家,這導致校長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首先是官員模式和行政思維。

  其二,校長是優秀學者,而非傑出的教育管理者。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在選拔校長時,學術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標準。近年來,這一標準甚至越來越高,當選者是院士成了基本要求。但從校長的職責看,學術能力並非第一位的要求,懂教育、懂教育管理,有很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才是基本要求。

  其三,校長不是專職,而是兼職即可完成的任務。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校長一邊從事校長管理工作,一邊還繼續開展學術研究、教育教學。其結果是,校長沒有當好,其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也往往只是以校長名義而由其他人(校長課題組成員或學生)完成,這催生了學術不端和“權力通吃”——近年來,已爆發多起校長與學生共同署名論文涉嫌抄襲、造假事件,事發之後,校長聲稱自己“不知情”;再就是,校長利用手中的行政權,謀求學術利益和教育利益,製造學術不公平和學術腐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