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難中的香港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2-10-09 09:15:23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訊/2012年10月1日,香港發生重大海難事故。維港賞煙花是香港人逢節慶的一個傳統節目。如果能夠登上游覽船只近距離觀看煙花更是一種奢侈。今年國慶中“奢侈”成了重大災難。在香港南丫島附近,兩船相撞,引致39人死亡。這對一個以“大海”為城市精神的現代都市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不過,從積極的一面來看,此次海難事故的處理,民眾與政府的互動,也顯示了“東方之珠”的魅力。

  海難發生後,媒體反應極其迅速。許多從業人員放棄休假,加入到一線報道。從救援過程到死亡人數,從政府作為到民間反應,媒體及時將事實呈現出來。從頭到尾,沒有香港媒體公開抱怨採訪受到政府或其他部門的阻撓。對於這一城市大多數民眾來說,他們需要準確的信息。他們的親友有可能在海難中遇難,因此媒體報道是重要的新聞來源。而對於政府來說,媒體的報道也可以為他們的決策提供參考。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事發當晚就去事發現場附近視察。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一是特首沒有登船到海難事故現場視察;二是他在海怡半島碼頭視察時間也較短。這有兩方面原因,作為特首,他在保障公眾安全方面負有行政責任,他應該了解一線的總體情況。不過,一線的指揮和調度應由專業人員處理,因此他不能干預太多;另一方面,長時間、興師動眾的視察反而會影響一線的救援工作,因此他沒有乘船前往現場。

  之後,他去醫院探望傷者,在醫院召開了一些會議。此後,他在政府總部主持了一些應急會議。10月2日,特首和政府多個部門首長一起舉行了記者會,向記者詳細解釋了事故及政府應對情況。他宣布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來查清事實。此海難事故極其嚴重,且與公眾利益緊密相關,因此要由具高度公信力並獨立於政府的人士來研究事故原因、總結教訓等。按照以往的慣例,這個委員會雖然由政府進行任命,不過委員會的報告有可能批評政府的一些做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