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對中國外貿無需悲觀

http://www.CRNTT.com   2012-10-23 08:39:28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訊/由於成本上升壓力削弱了中國部分製造業,特別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價格競爭力,加之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年初中國外貿開門不力曾引發了一陣擔憂浪潮。儘管9月份出口增長9.9%,出口規模創下單月歷史新紀錄,但市場憂慮未解,人氣不旺的廣交會似乎也給市場的憂慮雪上加霜。

  京華時報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文章表示,其實,儘管外部經濟環境陰晴不定,但在危機時期激化的市場份額競爭中,中國產業的競爭力基礎還是相當扎實的。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作為人力資源充裕且優良的第一人口大國,鑒於中國基礎設施在很多方面已達發達國家水平,公共服務效率已達較高水平且仍在不斷改進,中國外貿早已超越單純依靠價格競爭力的年代,我們對中國外貿的前景無需悲觀。

  文章分析,雖說中國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訂單轉移到了越南、印度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但這一情況並不足以影響中國出口全局,因為它們的貿易規模太小。2011年,中國僅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出口就達2405.54億美元,單這一項就超過了幾乎各東南亞國家的出口額。而且,宏觀經濟穩定性差、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效率低、產業配套不能與中國比、政府維護穩定秩序的能力不足等因素,都會阻礙對這些國家的產業轉移。

  不僅如此,儘管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國,但中國出口占世界比重仍有提升空間,這種提升將主要發生在以下方面:新興產業出口;隨著部分最終組裝和加工環節外移而增長的中間投入品,比如服裝工業需要的面料、染料和輔料等;與中國海外工程承包相結合而出口的成套設備。

  文章最後說,就整體而言,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一貿易大國,我們已經不是原來單純的國際市場被動接受者,而有能力通過調控、穩定、推動貿易夥伴經濟,進而從根本上帶動中國製造的外部需求,“援助+海外工程承包”等就是潛力巨大的帶動出口新路。通過這些新路,我們完全可以將資本輸出、擴大原料進口、海外工程、帶動資本設備出口結合起來,為中國外貿開辟升級轉型的更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