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巨型特征”呼喚中國式城市化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2-12-14 08:47:17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城市化沒有複制或機械照搬某個國家、某種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中國城市化道路。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城市化沒有複制或機械照搬某個國家、某種模式,而是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革開放中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中國城市化道路。光明日報發表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劉士林博士文章表示,與歐美模式相比,兩者最大的相同之處在於“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同步”,但與歐美城市化主要由市場主導截然不同,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構成了推進中國城市化的核心機制。在經濟自由主義的弊端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凸顯的當下,由政府和市場共同主導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具有容易控制和發展更加均衡的優點。與拉美模式相比,兩者最大的現實問題在於面臨著城市過度化和城市病的挑戰,但同樣由於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的不同,中國在解決城鄉二元矛盾、城市內部貧富差距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獨特和行之有效的政策與戰略體系。

  “巨國”不同於“大國”

  文章分析,空間和人口是城市化的兩大基本問題。城市發展既需要有充足的空間,同時也需要有大量和高度集聚的人口。城市的空間越大,就越有利於人口集聚。但另一方面,城市在本質上又是有限的“容器”,一旦超過了城市可承載的極限,就會導致人口密集、房價昂貴、交通擁堵、就業壓力增大、環境污染加重、社會分化加劇、公共資源(如教育、衛生)短缺等更為嚴重的“城市病”,並從根本上威脅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城市化的總體背景可以概括為“地廣人多”。這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因為面積大意味著“城市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內需大”,而人口多則意味著“城市化的後勁足和可持續性強”。

  改革開放以來,這兩方面的優勢一直是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現實基礎與條件。早在2002年,世界銀行專家尤素福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有10%是從城市化進程中獲得的。2012年,由世界銀行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完成的《中國展望報告》同樣指出:“中國的城市化將快速發展。到2030年,城市居民占總人數的比重將從1/2上升到1/3。這又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在“地廣”和“人多”之間,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地廣”最直接的問題是容易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而“人多”則必然會加劇生存競爭的殘酷性,特別是在城市化速度過快、人類環境與資源已出現相對或絕對不足的當今世界。與地廣人稀的俄羅斯、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相比,中國式城市化在深層結構上是一種巨國型城市化。在經濟學界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為“巨國”不同於“大國”。所謂大國,一般是指“面積大”或“人口多”,而巨國則特指中國這樣“人口多”和“面積大”叠加在一起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