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白酒到底冤不冤?

http://www.CRNTT.com   2012-12-17 14:44:43  


白酒中的塑化劑到底從何而來?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近期,國內白酒行業的增塑劑超標事件,再次挑動了國人對於食品安全的脆弱神經。財新網今日刊發評論員崔箏的文章“白酒冤不冤?”:

  經歷了一個月時間,“塑化劑白酒”仍是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從酒鬼酒致百億市值蒸發到茅台、五糧液等數家知名酒企一起淪陷,白酒板塊股票光景慘淡,嗜酒之人亦惴惴不安。
 
  《時代周報》2012年12月13日的報道稱,白酒中的塑化劑是廠商故意添加,為了增加濃稠感和“掛杯”效果,甚至是為了提升香味,並在勾兌“年份酒”時“防止分層”。報道中雖無透露信源,仍引發了大量傳播和討論。
 
  如果是生產過程中滲入的,似乎還情有可原,如果是故意添加,那就天理難容了。不過,截至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證明廠家的添加行為。
 
  常見的塑化劑成分屬於鄰苯二甲酸酯,也稱酞酸酯。這類難溶於水的無色透明油狀粘稠液體,主要作為增塑劑添加到塑料之中,以增強其柔韌性。由於在塑料製品中大量使用,並被釋放到土壤和水體,鄰苯二甲酸酯屬於一種環境激素,可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並被懷疑與兒童性早熟等有關。
 
  塑化劑最初進入中國人的公眾視野,就是因為發現有人把它故意加到了食品中。2011年5月,台灣製造的多種飲料中檢測出大量塑化劑。當時,塑化劑被用來代替正常的食品添加劑“起雲劑”。
 
  “起雲劑”常用於在飲料工業增加果汁和飲料的口感,一般是由棕櫚油加乳化劑混合,制成水包油的結構,脂肪球均勻分散遮擋光線,就讓果汁看起來渾濁,特別真實。一杯果汁含量較少的寡淡飲料,在起雲劑的作用下,能夠變得朦朦朧朧,口感濃稠,像真的果汁一樣。
 
  起雲劑常見原料是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或葵花油,台灣這家公司製造起雲劑時偷梁換柱,用塑化劑取代成本貴五倍的棕櫚油,最終釀成了一次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黑心商人被判入獄十八年,給食品行業敲響了警鐘,也讓“塑化劑”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1年6月1日,中國衛生部將其列入“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作為飲料廠商,為了給飲料增加朦朧粘稠的效果,確實有添加塑化劑的動力。但是作為白酒廠商呢?
 
  財新記者採訪了早在2009年就開展食品中塑化劑問題研究,並提醒其風險的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他表示,這種做法沒有必要,也不大可能。
 
  雖然塑化劑有“增稠”的前科,前述媒體報道白酒中故意添加塑化劑以增加粘稠度,卻幾乎是不可能的。厲曙光介紹,人為添加塑化劑是違法行為,在台灣的重判範例之下,企業不敢輕易造次。更重要的是,對於白酒來說,添加了塑化劑,賣相會非常難看。“塑化劑有乳化作用,加入後會使得飲料變得渾濁而均勻。”,但對以清澈度為評定標準之一的白酒行業來說,用塑化劑增加粘稠度沒有必要,且得不償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