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九成網民不信任財產公示是一個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13-01-09 11:44:52  


 
鑄官員財產公示“反腐利器”宜從“不信任”處入手

  昨天《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說,官員財產公示被視為“反腐利器”,一些地方的試點工作引起極大關注。但一項有5604人參與的網絡在線調查顯示,90.81%網民對官員財產公示持不信任態度,理由是“灰色收入和轉移性財產誰會公示”。

  對這樣一個小樣本調查的價值與意義,自不宜捧之過高、求之過深,但從中也未嘗不可以得到啟示。民眾一方面對推行官員財產公示懷有強烈而迫切的願望,一方面又在此方面制度鋪開之前就“持不信任態度”,似乎很有點先驗論色彩,也讓人感到矛盾難解。雖然不能據此認為對官員財產公示持不信任態度的人,在更大的範圍也有同樣高的比例,不過,這不信任的理由倒頗有說服力。做規劃也好,搞試點也好,如果建立在民眾不信任的基礎上,結果一定是費力不討好。因此,鑄造官員財產公示這柄反腐利器,理應從民眾“不信任”處入手,比如,從解決灰色收入和轉移財產的問題入手。

  從世界範圍看,官員財產公示是一種普遍適用的制度,我國雖有幾千年文明史,卻無半點這方面的傳統基因。因此,這一制度的確立,完全是一個移植的過程,也必然會遭遇嚴重的不適應。官員固然不適應,民眾也未必就適應。這聽上去有點奇怪,因為民眾對官員財產公示的呼聲很高。但一個顯見的事實是,“財不外露”仍然是當下官民普遍信奉的行為準則,你要去打聽一個人的財產收入,往往是犯忌的事情,即使給你一個數字,大抵也是打了折扣的,你聽了之後也很可能是“不信任”。官員對家庭財產公示有抵觸情緒是客觀事實,但不要忘了,官員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來自民眾。官民一旦發生易位,對官員財產公示的熱情就可能兩樣。又比如,對財產變現或“借囊藏物”,專家的一致藥方是,用全民財產登記制度,把官員藏在他處的財產“捉”出來。這至少在理論上是必要的,但要求民眾申報財產,能否獲得廣泛支持還是一個未知數。由此也可見,單方面訴諸不信任往往是容易的,而建立互信則要困難得多。

  從首次提出起,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在我國已經“醞釀”25年,這個時間不能說短,卻也不難看出引進這一制度所承受的阻力,以及阻力生成背後的各種複雜性關聯。如果使用強力使一個全新的制度短期內大面積推開,雖然可以暫時滿足對這一制度有迫切需求的主觀願望,但實踐的結果卻總是使人比推行這一制度之前更加沮喪。然而,用了四分之一世紀來“醞釀”,卻迄今對公示主體、公示內容、公示方式、公示結果處置等還未形成一個基本的框架,技術性支撐好像也不是有人宣示的那樣保障有力,而現實中一些官員及其家屬與財產有關的異常表現頻發,更不免使很多人心急。其實,不必說公示,即使是早已開始的財產申報,在不少地方和部門也不過是虛應故事,對個人申報必不可少的審核更近於無。而從申報到公示,不亞於一次飛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