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歷史探索:近代中日交涉為何日本總能達到預期目的

http://www.CRNTT.com   2013-01-26 09:54:11  


 
  1882年5月22日,《朝美通商修好條約》簽字,致使日本再也無法利用地緣優勢獨占朝鮮。此後不到兩個月,朝鮮分別與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意大利簽訂相同條約,一個全新的“大國均勢”基本成型,日本對朝鮮的獨占完全破局。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主管朝鮮事務的北洋大臣李鴻章丁憂回籍守孝。趁此機會,日本人在朝鮮策劃了一場兵變,殺害主導構建大國均勢的朝鮮實際領導人閔妃,使剛剛成型的東北亞大國均勢破局。而恰恰在李鴻章不在的時候,李鴻章的繼任者張樹聲、老部下馬建忠無法充分理解“大國均勢”的意義,不知怎樣在朝鮮半島與日本人鬥智鬥勇。馬建忠作出一個非常錯誤的決斷,竟然以上國身份綁架了大院君。大院君確實罪大惡極,但他畢竟是朝鮮國王的生父。此後,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大國均勢不複存在。

  概況:日本巧妙利用時間點,不斷製造事端,實現自己的目標

  兩年後,1884年,中國因越南問題陷入南部邊陲不得脫身,在戰場上贏得了法國,但卻不得不放棄戰果。中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有各種原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距離北京更近的朝鮮又出問題。這年12月,日本策劃發動政變,其目的就是利用中國正在南部陷入戰爭之機,而讓朝鮮脫離中國,投向日本,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

  1888年,慈禧太後讓小皇帝光緒即位,經過幾年傳幫帶,慈禧太後定於六十歲時頤養天年,讓光緒帝親政。

  慈禧太後在過去三十多年是中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從國家、朝廷立場上看,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就是大清王朝政治生活中最大的事情。因此進入1894年,就是“慈禧太後六十大壽年”,中國所有的事情都必將圍繞著這件事情轉。

  然而,就在這樣的時間點上,日本利用朝鮮內部出現的小問題大肆發難。而此時清政府忙於榮譽忙於內部穩定,情報、決策、兵力布局調度、後勤保障,甚至國際溝通等,一律跟不上。中國不能為了對付日本宣布中止或暫停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慶典,那樣的話,中國必內亂。中國就在那種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左右應對,日本卻利用了這個機會猛攻狠打。甲午戰爭的結局從開始就已注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在經歷了“二次革命”之後,國內嚴重分裂,在參戰還是不參戰問題上爭論不休。就在這個混亂時期,日本宣布參戰。但它並沒有立即出兵歐洲,而是發兵中國,搶占山東,從德國人手里奪取全部權益。這件事是中國的巨大轉折,此後的外交失敗、五四運動均與此關聯。日本發兵山東而軍閥政府卻無所作為,值得我們今天檢討的方面很多,其中,無論如何不應該總是讓內爭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這可能是中國在建構現代國家時最值得注意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