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為什麼我們離自己越來越遠?

http://www.CRNTT.com   2013-01-31 14:15:07  


 
  什麼是真正的環保?把東西做經久耐用了就是環保。那些老皮包、老單車、老手機一定會再回來的。

  在這個喜新厭舊的時代,所謂環保秀皆是偽環保。

  改革開放後,我們經歷的世界是一個“去魅”(disenchantment)後“再入魅”(enchanting a disenchanted world)的過程:世俗化將偉人搬下神壇經歷了一個“去魅”過程,現在,消費主義令人們“再入魅”——人們雖然有了越來越多的自由,比如時間、金錢和產品,但都被無窮無盡的奢望和消費欲所吞沒。傳媒正是造就這些超級欲望的原凶。世俗化之後社會又有了新的宗教——商品拜物教。

  市場經濟當前,“消費拉動經濟”不僅影響西方,也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有兩方面值得警惕:一是社會生產消費的麥當勞化,使產品廉價製造,人均消費量劇增,最終讓大自然不能承受。二是炫耀性消費,顛覆傳統的低調做派,極盡張揚之能事。

  少是一種美德,少是一種追求,少是一種智慧,少是一種力量。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在《一個家具商的自白》中提出“簡單是最大的美德”。簡單是一種美德,既是消費觀,也是生活觀。我們可以少得恰到好處,少得精致,少得奢侈,少得美妙。

  回到自己,回到自身需求,回到夠用原則,回到情感的真實,不貪多貪新。

  所謂“正規教育”是批量扼殺孩子靈性使之變成平庸之輩。教育不教做人等於白教。

  莫言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他不懂什麼叫成功。他小學沒念完就被迫輟學,一個人孤獨地在草地上放羊和冥想;後來又混跡於社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與傳說,並銘記在心。所以經濟學家盛洪謂莫言是條“漏網之魚”。

  所謂“正規教育”就是批量扼殺孩子靈性使之變成平庸之輩,於是“有知識,沒文化”,或“有文化,沒主見”的產品批量產生了。

  喬布斯也是條“漏網之魚”。他一開始就不想上大學,討厭學校強迫他上那麼多他不喜歡的課。他認為把父母省吃儉用的錢花在學校是不值得的。比爾.蓋茨退學不是因為家庭財政困難,但他也從人人羨慕的名校哈佛大學退了學。正是這兩個人,以他們沒有被教育磨損的天賦靈性,領導了現代最深刻的革命——個人電腦的革命,手機革命,從而改變了世界。

  地方政府要“打造100個喬布斯”,“打造莫言產業”,但政府永遠不會明白喬布斯和莫言是怎樣成功的。

  南懷瑾太湖大學堂的孩子們有定力。他們身上有兒童的本真面孔,那種遠離成功學、遠離功名的淡定。大學堂的學生不許用手機、電腦,不看電視,有不懂的字查字典,比如查“虎皮鸚鵡”,電腦是點對點一下子查到了,而辭典要經過什麼科什麼目,對同類鳥群也有了解,知識就這樣增長了。

  大學堂的老師說,我們的小孩是跑長跑的,越大了越厲害,因為他們會有慧根,懂得取舍。

  南懷瑾曾答記者,文化是個什麼東西?文化是個空洞的名詞。衣食住行,坐臥起念而已。做人和生活比讀書更大。最怕讀書讀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美槍擊案凶手曾經是優秀學生,河南小學生被砍案凶徒是信奉世界末日的邪教徒,但他們都是社會教育的產品。教育不教做人等於白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