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兩次革命,兩個政治傳統——朱學勤談美國、法國革命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20 13:10:32 |
人物周刊:《舊制度與大革命》里,托克維爾還說大革命到他寫書時還沒有結束。 朱學勤:因為還有比恩格斯更長的劃分。即使到拿破侖被徹底流放,王黨歸來,波旁王朝複辟,法國並未長治久安。在動蕩中,大革命時活躍過的各大派別重新奮起。比如說1830年的“七月革命”,也就是《悲慘世界》中冉阿讓義女的男朋友拿起槍杆子到街壘里幹的那場革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後,建立政權的是路易十六家族的旁支。“七月王朝”時間也不長,1848年2月法國又革命了。“二月革命”沒多長時間,1848年6月又起義,又被鎮壓。之後,是拿破侖的小侄子,路易.拿破侖建立了一個短暫的穩定時期,一直維持到1870年9月他在普法戰爭中被俾斯麥軍隊俘虜,有二十多年。這20年,是路易.拿破侖給法國帶來繁榮的時代,法國經濟高速發展,還舉辦世界博覽會。今天許多法國歷史學家都認為,如果要在法國史上找一個時代,和我們的鄧小平時代相稱,就是路易.拿破侖的20年,當時稱為自由帝國、繁榮帝國。 20年後,泡沫刺破,煙消雲散。小拿破侖被俘,直接刺激了巴黎再一次奮起。那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運動,不過72天又被鎮壓下去。巴黎公社起義之時,有雅各賓派的殘餘分子參與巷戰。大革命的政治派別、政治力量一直活躍到七八十年以後。為什麼叫巴黎公社?這個旗號在大革命前就有,大革命時也有人舉過。巴黎公社既是激進的又是複古的,要恢復路易十六之前舊制度里面的地方自治,就是公社制度。大革命的餘波蕩漾到了1871年。對法國革命起止劃得最寬的那一派歷史學家也有理由把法國革命結束劃到1871年。我個人認為劃到1815年比較恰當。我認同恩格斯的說法,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最後階段。法國革命是從1789年到1815年,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人物周刊:之所以強調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的完整性,是因為後來這兩場革命也代表兩種不同的政治傳統、制度設計。 朱學勤:最根本的就是制度本身。美國1787年制定憲法,以這部憲法為標誌,建立了議會政府、三權分立、共和政體,到現在都沒有動搖過。1787年後美國再無革命。即使今天存在那麼多的問題,我想沒有人認為美國有革命危機。至於法國,無論確立的是第一憲法、第二憲法、第三憲法,還是第一共和、第二共和、第三共和,是沒有穩定性的。我們把1815年作為法國革命的終止,這場革命有它的成果,但制度層面上是失敗的。 最小的革命是最好的革命 人物周刊:相較而言,美國革命大致局限在政治領域,法國革命也涉及社會文化領域。您似乎比較欣賞前者,就是將革命局限在政治領域,所謂“最小的革命是最好的革命”。 朱學勤:在社會層面,我是個保守主義者。我有一個基本觀念:人類社會自身有演變邏輯,會自然而然發展、糾錯。我尊重這個自發秩序,反對對社會做人為的外科手術。人類文明是怎麼發展成這個樣子的?最讓人驚訝的一點就是自發演變的結果顯然越來越進步、越來越有利於大多數人的福祉。對此人類的理性到今天還沒有能充分地認識和解釋。人不僅沒辦法顛覆,也改造不出一個新的社會秩序。當年亞當.斯密曾強烈地反對法國革命激進階段的暴行,他維護的就是社會本身自我演變的權利。 但同一種社會基礎可以有不同的制度形態跟它銜接,有些能適應,有些不能適應,有些起初能適應後來不再能適應。社會不大規模破壞的同時政治制度可以選擇。這意味著,你可以改革。而如果你不願改、改不動,很可能就會促發危機,革命就會來臨。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窑洞里的對話也涉及這個問題,就是周期律與民主問題。政治制度有適應期有不適應期,如果到了不適應的時候還是不改革,那只能是被推翻。革命來了,我們應該限制革命的範圍,不讓革命擴及開去破壞社會秩序。所以我才提出最小的革命是最好的革命。 為什麼我把美國革命稱為小革命?從1775到1787年,美國有沒有社會革命?沒有。有沒有在趕走英國人的同時把美國的土地所有制改一下?沒有。當然那個時候美國土地太充足了,也沒有這個需要。但美國也有衝突激烈的時候啊,傳媒人特別熟悉的“扒糞時代”,腐敗很多,官民矛盾也很激烈,但它沒有過階級鬥爭,更沒有階級革命。所以我們今天到美國去,除被南北戰爭破壞的地方,大多數的地方維持獨立戰爭前的建築、社區、社會結構。美國的歷史是短暫的,但這短暫的兩百多年歷史沒被破壞過。而在歐洲和亞洲,這兩百多年里發生了多少次破壞舊的社會基礎的革命啊!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革命是最激進的也是最保守的。它成功遏制了革命浪潮越過堤岸衝擊社會。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