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應建設怎樣的經濟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13-04-26 08:20:01  


 
  在發展總部經濟時,同樣不可忽視上海本地企業和其他內資企業。比如上海華誼集團把生產製造環節轉移到國內更有資源、更有效益的地方,而把研發管理總部和銷售總部留在上海。這樣的做法值得支持和肯定。除了吸引國內不同地區的企業在上海建立總部(據報道,江浙地區已有一些企業把總部遷往上海,生產基地留在原地),同時更要重點吸引央企在上海建立總部(研發總部、銷售總部,或者區域管理總部等)。據悉,目前浦東的前灘地區已預留位置吸引央企總部入駐。這表明上海市委市政府在這方面已有考慮和部署。下一階段就是要加大力度,把有關工作認真做細做好。

  上海產業發展比較理想的空間布局應當是,中心城區和浦東某些區域成為企業總部和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地,中心城區的擴展區和郊區則成為先進製造業組團式發展的集聚地,而長三角的製造業則對上海的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形成支撐。這種區域分工和錯位有序發展,體現了長三角製造業與上海先進製造業及現代服務業之間的一種共生狀態。

  據報道,2012年上海全年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0家、投資性公司25家、研發中心17家,三者累計突破1000家,標誌著上海總部經濟發展步入“千時代”。只有更多的企業在上海建立總部,才會產生經濟學意義上的集聚效應,上海的經濟中心地位才會更加凸顯,上海的經濟活力才會持續保持。

  打造國際產業研發與創新創業中心

  文章指出,一個地區經濟要健康持續發展,必須有強大的產業研發和創新創業活動來支撐。建議今後上海市應該把國際產業研發和創新創業中心建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當然,產業研發和創新創業屬於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但為了突出和加強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有必要單獨提出來進行強調。

  上海不僅具有很強的科技教育文化優勢資源,而且產業輻射和帶動力明顯(長三角地區已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但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2012年6月5日發布的上海科技創新實力調查報告,上海的191家科研機構和66所高等學校所創造的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造成了“科學創新實力很強,技術創新實力不足,成果轉化能力較弱”的局面。而在深圳,許多研究院所採用“民辦官助”、“國有新制”、“企業內設”的創新運作模式,實現從源頭創新到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的快速轉換,成功形成了一套既遵循創新規律又符合市場環境的“深圳模式”。 與深圳相比,上海的產業研發和創新創業水平和能力還有很大差距。

  從上海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定位來看,無論未來新的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走勢如何,上海都應成為國際產業技術研發和創新創業領域的“中樞型”城市,就是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研發和創新創業中心,也就是研發、銷售“兩頭在滬”,製造在外的經濟發展模式。

  關鍵是實現創新。創新的三要素為思想、研發和融資,分別對應高校、企業和投資機構。三者之間的密切交流與頻繁互動是創新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上海恰好具備這樣的基本條件。今後的關鍵是如何改善環境和創造條件來加強和促進三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這一點上海可以向大洋彼岸的矽穀學習。

  上海要打造國際產業研發和創新創業中心,要特別注意建立研發鏈、產業鏈、市場鏈貫通的完整的創新鏈。研發的起始階段就注重研發鏈(基礎、技術、推廣)、產業鏈(產品、小試、中試、產業)和市場鏈(商品、流通、銷售、服務)的銜接,緊緊瞄准目標市場和用戶需求,進行系統集成。這樣的創新鏈才會有柔性、韌性和彈性,也才會具有持續的活力。

  打造國際產業研發和創新創業中心需要一定的科技支撐,建議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紐約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在短時間內盡快聚集各種精華要素和優勢資源,建立起類似於“斯坦福大學-矽穀”的產學研互動模式,力爭在二十年左右或稍長一段時間內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從而一舉成為世界頂級科教中心,進而牢牢掌控全球高端科技和產業研發的主導權。

  搶抓機遇是上海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初見端倪,新一輪的產業變革也初步顯現,上海如何把握這一“機會窗口”和利用好中央賦予上海的“先行先試”政策,是擺在新一屆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道莊嚴考題。

  上海要建設“四個中心”,核心和龍頭是國際經濟中心。國際經濟中心的關鍵是建設國際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心、發展總部經濟、打造國際產業研發與創新創業中心。只有這三個方面能夠做實做好,再加上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三個中心,才是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經濟中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