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辜勝阻:配套改革是城鎮化發展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08:25:43  


 
  完善土地“確權、流轉、征用”等制度改革

  問: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鎮化的又一關鍵。如何通過深化改革,既保障進城農民工的土地財產權,又能促進土地高效集約使用?

  辜勝阻:土地問題是城鎮化另一個焦點問題。土地是城鎮化進程中最重要的物質要素。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農村土地制度則是土地問題的核心。農民只有擁有離開土地的選擇權和處置土地的自主權,才能擁有市民化的基礎。

  為此,我們覺得,要對土地“確權、流轉、征用”等一系列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賦能工作,完善農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轉或退出機制,控制徵地規模和提高用地集約度,解決農民工進城的“後顧之憂”。

  具體做法上,首先要加快包括農村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地籍調查,盡快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其次,要探索建立農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轉或退出機制,提高土地流轉的市場化配置程度,降低農民與土地“鬆綁”的難度。最後,要完善徵地制度和用地制度,增加農民工土地增值收益,控制徵地規模,提高用地集約度。

  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

  問:對於哪些區域應該是城鎮化的重點區域,業內討論也很多。您覺得城市群和小城鎮各自應該有怎樣的功能定位?

  辜勝阻:城鎮體系協調發展關鍵在於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大力發展城市群來發揮中心城市的規模效應和輻射作用,以大帶小、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大城市要素集聚的規模經濟效益和中小城市吸納就業的社會效益;二是通過發展中小城市和做大縣城來鼓勵更多的人就地城鎮化,減少城鎮化過程中的“候鳥型”和“鐘擺式”人口流動帶來的巨大社會代價。

  中國東部地區,例如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地區,可以採取以大都市圈為特征的城市化策略,“做好”城市群,實行組團式的城市結構,通過大都市的輻射能力,直接把周邊的小城鎮納入塊狀的城市圈內。比如目前在建設的環首都經濟圈,以河北固安為代表的環北京區域,已經形成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多種高新技術產業支撐,就地解決農民置業的成熟模式。

  另外,我們在山東省調研時發現,山東的做法是將城鎮化空間布局分為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五個層級,通過發揮中心城市的規模效應和輻射作用,緩解其人口和資源承載壓力,而且增強周邊中小城市的區位優勢,提高中小城市吸引力,推動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協同共贏發展。

  問:有專家認為,城鎮化是一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自然而然形成的結構變遷、人口流動。一旦加入行政性推動的成分,可能產生拔苗助長的結果。您是否有此擔心?

  辜勝阻:城鎮化是市場的產物,推進城鎮化要尊重客觀規律,但並不意味著城鎮化過程中政府應“無所作為”。僅靠市場“無形之手”,會造成市場失靈,不利於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為此,新型城鎮化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兩只手”相結合,形成“市場拉動”和“政府推動”的雙重動力機制。

  在“政府推動”方面,當前最大的缺位是農民進城後沒有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這就需要政府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通過深化城鎮化配套改革主動解決市場失靈,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當然,政府推動必須要在尊重城鎮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錯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