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把握新型城鎮化的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6-17 08:32:50  


城鎮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階段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城鎮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階段,積極穩妥的新型城鎮化是擴內需的最大潛力,也是穩增長的最大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指出“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新要求。這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城鎮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理解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著力點,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時評人李玉雙、彭衝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城鎮化率每年以近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在提高。近年來每年有1000多萬人進城,這相當於世界上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人口。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為骨幹、小城鎮為基礎的多層次城鎮體系,廣大群眾也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普遍得到了實惠。這是有利的一面,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從土地資源看,目前多數城市偏重用地規模的外延擴張,人口城鎮化速度滯後於土地城鎮化速度。再如,長期生活在城市的1億多農民工,在統計上已經被納入“城鎮戶口”,但在就業、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還不能與城鎮居民享受平等待遇,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造成資源的雙重占用,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此外,社會城鎮化速度嚴重滯後於經濟城鎮化速度,突出表現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設施短缺、住房緊張、服務滯後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城市生活質量的提高。

  文章指出,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明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要方向,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城鎮的內在承載力。具體而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著力點。

  一是以推動戶籍制度改革為重點,降低城鎮准入門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已達52.57%,但按戶籍人口計算,卻遠未達到這一數字。戶籍制度改革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一個繞不開的障礙,為此,未來要重點在這一方面下力氣。首先,要遵循穩妥有序、循序漸進的改革思路,根據城市發展特色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分類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分層次、分階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其次,縮小外來務工人員和當地居民的公共服務差別。把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和服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保障外來務工人員享有基本的醫療、教育、社保、住房等社會福利,並逐步消除由於現有戶籍制度所帶來的社會利益不公平,將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城市的常住人口。

  二是以合理調整優化城市布局為突破口,促進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從本質上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相比於傳統城鎮化注重城鎮規模擴張,新型城鎮化要在科學布局、統籌規劃上下功夫。比如,科學謀劃城市功能和產業定位,促進產業合理布局;節約利用土地和各種資源,注重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統籌安排區域性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提升城鎮管理水平;推動水、大氣和垃圾廢棄物的區域性綜合治理,加強城市自然生態保護,等等。要通過統籌規劃,力爭最大限度地精用、盤活各種資源並放大其價值,力爭用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發展成效,使城鎮的資源運作和價值創造更加綠色、更有後勁,使城鎮更趨於宜居宜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還要注意優化城鎮產業結構,特別要通過大力發展小城鎮,加強農業現代化,把發展產業作為城鎮化的核心,拓寬非農就業渠道,創造更多非農就業崗位,使農村適齡勞動力穩定、就地就業,並實現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同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