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伊朗換總統能否換來新外交? | |
http://www.CRNTT.com 2013-06-21 10:40:04 |
難以調和的美伊關係 羅哈尼拋出願同美國恢復外交關係的言論,等於向美國伸出了橄欖枝。但是在美伊之間要想真的結出和平之花、友誼之花還是相當困難的。 伊朗核危機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成為懸在美伊關係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十幾年來,從沒有找到摘掉這把劍的恰當方式。美國對於伊朗核危機的態度不會發生大的轉變,伊朗也不會一反常態,放棄鈾濃縮計劃。畢竟走向擁有核武器的道路無論是實際行動還是表面姿態,對伊朗或者對朝鮮這樣的國家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戰略選擇而不是戰備選擇。擁核戰略如果一旦放棄,無疑等於讓伊朗主動放棄了同美歐對話的砝碼。 同樣,在目前仍陷入膠著的敘利亞問題上,美伊之間的關係同樣難以調和。自中東北非變局出現以來,美國積極在中東北非各國問題上施加影響力,現在在敘利亞問題上也不斷對敘利亞政府施壓。但伊朗則一直是敘利亞政府的支持者之一。這一點在內賈德時期如此,相信在羅哈尼就任後也不會有180度的轉變。畢竟敘利亞不僅僅是當初兩伊戰爭爆發時,對伊朗提供了重要支持的夥伴,伊朗需要投桃報李;同時敘利亞也是伊朗維持其在中東北非影響力的重要平台。 美國實際上一直對伊朗這樣政教合一如此緊密,尤其是宗教領袖為國家最高領袖的狀況是持有戒心的。但問題是,伊朗現有的政治體制短期內也很難看到改變的可能性,尤其是當中東北非一系列國家的變局發生之後。儘管中東北非的變局被冠以“阿拉伯之春”這樣一個欣欣向榮的名字,但實際上很多國家的政治穩定的態勢仍舊沒有出現。尤其是近期,曾經被看成伊斯蘭國家世俗化典範的土耳其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世俗化力量的影響力。伊朗可能難以像緬甸一樣,因為革新性政府或革新性領導者的出現,雙方就可以坐在一起把盞言歡,哪怕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作者:王文奇 任職於中國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聯合早報2013年06月21日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