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送禮若非“剛需”,還會有“最堵周”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12:25:18  


 
送禮若非“剛需”,還會有“最堵周”嗎?

  2013-09-17 08:44:36 新京報 作者:西坡

  送禮成潮,也是源於人群中不安全感的累積。讓送禮潮退潮,還節日本來面目,則需要人們的清醒自覺。

  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了。每年伴隨中秋節而被熱議的話題,除了月餅就是堵車了。來自北京市交通委的信息稱,上周本市道路交通壓力已經呈現明顯上升態勢,今、明兩天每天嚴重擁堵時間或超過8小時。

  中秋節帶來“最堵周”,這現象並非一年兩年了,其中的關鍵因素人們都心知肚明——送禮。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就曾稱:“中秋節前北京堵車很嚴重,都是送月餅的。”近日一個座談會上,作家馮驥才回憶:“去年在北京開會正趕上中秋節的前一天,是送禮的高峰。我當時從東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個半小時。”

  這事的蹊蹺之處在於,年年送禮年年堵,年年擁堵年年送。人們都知道,中秋節前的北京最堵,但這並不妨礙送禮的人群上路。明知擁堵照舊出門送禮,這也說明,節日送禮是“剛需”。

  我曾大膽設想,這年頭月餅都衍變成“證券化”的月餅券了,送禮為何不能“網上轉賬”,方便、快捷、不堵。但有朋友馬上提醒,送禮這項社交活動,禮物的傳遞只是表象,情誼的交織、信任的增進才是核心。電商再發達、虛擬物品再逼真、通訊手段再即時,都替代不了人們的面對面的寒暄、交談。正因為送禮的需求不可替代,人們才寧願動輒堵在路上幾小時,也不願與上級、客戶、朋友的“感情”出現“堵塞”。

  如此看來,送禮之風不息,節前擁堵難治。熙熙攘攘的節日送禮人群中,不僅有飽受詬病的進京“跑部”的地方官員,奔向商業夥伴和奔向親朋好友的人亦不在少數。近日,新京報對118位北京居民的調查顯示,超過7成受訪者會在“兩節”期間送禮,送禮對象多為親朋。

  送禮不僅是節日“大流”,而且成為人們頭腦中固化的過節方式。許多人將過節等同於送禮、收禮,又有多少人不送禮便心虛?不給老師送禮,便擔心孩子被欺負;不給客戶送禮,便擔心客戶會轉投別的公司……節日被禮品綁架的實質,是明規則輸給潛規則。有人送禮是想得到不正當的利益,有人卻只是求一份心安、踏實。

  送禮成潮,也是源於人群中不安全感的累積。讓送禮潮退潮,還節日本來面目,則需要人們的清醒自覺。試想,若送禮非“剛需”,節點性“最堵周”還會出現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