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文魁: 新一輪國企改革應推行好的民營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1-15 08:40:27  


 
  民營化有好壞之分

  問:不時有接觸到一些普通工人投訴國企領導侵吞國家資產,大眾也不免擔心這個民營化的改革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大規模流失呢?

  張文魁:在過去近一年裡,我在參加一些討論時發現,其實許多人都非常認同民營化的目標,但也有不少人很擔憂民營化的過程,他們擔心民營化的過程會成為少數人,特別是權貴人物大肆瓜分和掠奪國有資產的過程,從而在中國出現一個像俄羅斯那樣的寡頭階層。社會輿論中反對私有化的聲音也比較強烈,準確識別其背後的訴求對於政治決策非常重要,如果民眾並不反對民營化的目標,而是擔憂民營化的過程,反對少數人以不法手段和不當途徑化公為私,事情就比較清楚了。

  所以,如果你問我在過去近一年裡關於國企改革的思路有沒有什麼調整和補充,我可以借鑒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姆 鮑默爾(William Baumol)提出的好的資本主義和壞的資本主義的概念,重申中國國企必須民營化,但必須推行“好”的民營化,避免“壞”的民營化。

  “好”的民營化就是:競爭性領域的中小國企,通過公開性競爭性的方式以公允價格出售轉讓給非國有投資者,大型特大型國企通過公開性競爭性的方式以公允價格出售部分國有產權或者在證券市場釋放部分國有股份,所有的鼓勵性優惠購買計劃都要經過嚴格程序並公開透明;帶有壟斷租金和資源租金的大型國企主要走上市道路和在證券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釋放國有股,並推進公司治理的商業化,同時通過開放准入以破除行政壟斷、通過拆分和替代性競爭以弱化自然壟斷、通過公開競拍和增發牌照以回收資源租金;承擔普遍性服務責任的公用事業領域國企,以及極少數涉及國家安全的國企,在目前沒有把握的時候,繼續保持國有獨資,但要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並強化政府監管。

  這樣一種“好”民營化,不是瓜分國有資產的民營化,而是促進財富創造的民營化,並且可以將大量低效的、缺乏流動性的國有資產轉化為現金國有資產,可以用於養老和民生改善,也可部分地、階段性地再投資於高質量的流動性資產。

  民營化成敗決定市場化成敗

  問: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因此國企改革“市場化”的方向似乎已經非常明確,但是對於“市場化”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卻有分歧,不知你怎麼理解國企準備走的這條市場化路徑?

  張文魁:國企改革的市場化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要害在於,沒有民營化就沒有市場化。如果回避民營化而講市場化,無異於緣木求魚。

  很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國資委,還是國企,以及很多政府官員,前些年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強調說國企早已市場化了,現在又來抱怨國企市場化不夠了。市場經濟有表象的東西,更有基礎的東西,譬如市場交易活動和市場交易價格就是表象的東西,而產權保護、合約執行、自由進入、平等競爭、破產退出等就是基礎的東西;市場體系也有很多層次,產品市場是較低的層次,還有要素市場、資產市場、勞動力市場和經理市場等更高的層次,國企只是有一些表象的東西和在較低的層次實現了市場化,而那些基礎的東西、較高的層次,遠遠沒有市場化。

  國企在產權保護、合約執行方面享有巨大的“治外法權”,在行業進入、競爭、破產等方面享有許多特殊待遇,這都是看得到的事實,國企在要素獲取方面有更多優勢和優惠,這有很多學者都進行了有說服力的研究,而國企的資產市場和經理市場是非常封閉的,地球人誰不知道不是局級部級幹部哪能當得了央企領導啊!所以,民企何以同國企平等競爭?許多人都說,把國企領導人的選聘和解聘真正實現市場化不就行了嗎,這其實也是在二十多年前就嘗試過的事情,但在國有制的前提下,根本就走不通。董事和董事長需要股東來選擇,國家是唯一股東,這事不交給國家而交給市場那不是有毛病嗎?交給國家就得有具體的黨政部門來管理和實施,由中組部管就是部級,由國資委管就是局級,國家和國企之間總得有個接口,這個接口就決定了級別。即使在美國和西歐國家,國企大部分董事以及核心高管也是由政府確定的,他們有些人甚至具有公務員身份,只不過那裡的國企極少,所以操作更加精致,可以盡量模擬市場方法。

  觀察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改革進程,完全可以發現,民營化進程的快慢決定了市場化進程的快慢,凡是民營化最快的時期,也是市場化最快的時期,而民營化最慢的時期,也一定是市場化最慢的時期。現在呼籲得最多的推進要素市場改革,背後實際上是國企在阻礙和扭曲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機制。沒有國企的民營化,哪有國企的市場化?如果大講國企市場化改革,實際上卻回避甚至抵制民營化改革,不過是在繞彎子、兜圈子,再過十年還在老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