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剛:三中全會革“官本位”的命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09:58:10  


 
  “官本位”思想本質上是傳統農業文明的產物,工商業、金融人士、科學家、藝術家和其他創作者,無論在本領域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仍然是草民,很難得到社會對“官老爺”、“父母官”階層的同等尊敬和認同,成功的商人即便擁有家財萬貫,仍然需要削尖腦袋,捐一頂官帽子戴戴。“官本位”體制不僅合法化了官僚階層的大量特權,和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強烈干預,而且嚴重干擾了人才資源在不同行業間的合理配置,抑制了古代中國在工商業、科學和藝術領域取得更大的發展,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後於西方諸國的重要體制和心理文化原因。

  中國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在100多年前終結,但“官本位”思想和體制具有非常強大的慣性,一直到今天仍然滲透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體制的方方面面,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造成了阻礙。等級森嚴的公務員階層和其他黨政幹部,不僅在經濟和社會領域享有巨大的管理和干預權力,而且在醫療、養老、住房和汽車使用方面,享有超過普通公民的特殊優待。這直接造成了中國近十年來高燒不退的“公務員熱”,全國各領域最優秀的人才擠破頭想鑽進官員隊伍“吃皇糧”,這與市場經濟初期官員“下海”經商形成鮮明對比。

  更為嚴重的是,今天的知識生產領域、體育、藝術創作領域、教育、醫療領域、社會團體和大型國有企業也都被納入“官本位”體系,職業人士一旦進入這樣的體系,就開始追求個人行政級別的提高,而不是業務專長的進一步深造,因為個人的待遇、影響力更多的是與“官帽”的大小掛鈎。對於醫院、學校、國有企業的領導人來講,追求提升本單位、本企業業務和利潤的目標,經常讓位於取悅上級領導的考慮,國有單位院長、校長和總經理的成功程度,由其“官帽”的行政級別來定,而不是由單位的業績、規模、對社會的貢獻程度或利潤水平來決定。在職業上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運動員、科學家、藝術家、商人等,需要通過在各類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中謀得一官半職來體現這種成功。這種“官本位”體制容易造成人才資源的錯配,影響職業人士的發展。

  “撼山易,撼官本位觀念難。”官本位體制和觀念的固化既有歷史成因,也有現實原因。雖然過去多次改革希望觸及“官本位”體制,但每次都很難進行下去。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由於“國進民退”和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官本位”反而有所強化,官員的特權和腐敗、浪費加劇引起了廣大民眾的嚴重不滿。在這樣的背景下,三中全會重啟市場化改革,並將矛頭直指“官本位”的權力基礎——政府的權力過大和對市場的過度干預。

  如果沒有官職和級別背後的權力和資源做支撐,“官本位”這一觀念的構建也就失去了制度支持,成為無本之木。

  大學畢業生爭相去考“公務員”、許多姑娘非公務員不嫁,都是在於大家看重公務員身份背後所蘊含的權力和特殊待遇,而許多這樣的特權和待遇,在高度市場化和民主化的經濟體中是不存在的。在西方一些國家,如果政府財政出現困難,公務員也是可以被欠薪的。

  過去歷次去行政化改革失敗的重要原因,在於只是就事論事,沒有觸及“官本位”存在的制度性和權力性基礎。如果大大小小官帽和各級行政級別背後的尋租權力,以及各種特權被逐步抽絲剝繭般去除,讓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存在上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就會逐步讓位於“市場本位”,各類人才也就可以各盡其能、各得其所,激發整個國家的活力和創造力。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3年11月25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