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评:變質學生運動折射台政治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08:32:16  


  
  台灣的青年學生血氣方剛,富有理想,具有抱負,但年輕的理想與抱負遇到民粹政治時,卻顯得如此的軟弱與無力。在台灣藍綠對峙的政治生態中,在凡事都要貼上非藍即綠的標識下,熱血青年學生的思想意識便很容易被烙上政治的標簽,受到民粹政治的鼓動與利用。 

  無論是318攻占“立法院”,還是323攻占“行政院”,民進黨在幕後扮演著學生運動操手的角色。包括黨主席蘇貞昌,以及謝長廷、蔡英文、游錫堃,以及“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等黨內大佬悉數上陣,不惜危害社會公共安全與秩序,聲援學生闖關並與學生一齊抗議,鼓動學生以暴力方式破壞正常的行政議程。民進黨挑動民粹政治,為一黨一己的政治私利不擇手段的做法,理應引起台灣各界的警覺。 

  在民粹政治的挑唆鼓動下,學生運動已經完全超出了理性、有序的界限,變得不問是非與黑白,不顧理智與清醒。在民進黨“反對黑箱作業的服貿”的政治口號下,學生們沒有冷靜地探究服貿協議的具體內涵何在,更不問服貿協議對台灣的發展有何正面影響,同時也不再以青年學生本應有的長遠眼光來審視和思考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區域經濟整合浪潮下台灣經濟的出路何在,社會發展方向何在,僅憑著一腔血氣便將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旗幟一肩扛下,反藍又反紅,完全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台灣的學生運動脫離了理性訴求的正軌,逐漸向變質化的方向越走越遠,其實更折射出台灣政治的困境。本來,執政的國民黨與在野的民進黨存有政治分歧是正常的,而且在台灣的政治體制下,為了實現執政的目標,執政黨與在野黨進行政治角逐也屬天經地義。但是多年來的藍綠政治競爭卻遠遠超出了理性監督、善意提諫、良性競合的軌道,其出發點完全不顧台灣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相反卻以犧牲民眾切身利益與社會發展為代價,動輒對政治對手進行抹黑抹紅,政治操作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台灣民眾對如此惡性的政治競爭早已提不起興趣,但政爭卻依然在不斷上演,對台灣社會的負面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