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革2.0時代的危與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4-08 09:16:50  


 
  其次,發達國家走出危機恢復增長的實踐印證經濟周期理論。美國2001年的IT泡沫危機,起源個人電腦的快速發展,個人電腦進入586時代以後開始飽和,投資下降,泡沫破滅,2000多家IT公司從納斯達克退市經濟下滑。美聯儲採取下調利率的措施。但是最後走出危機,是因為一批互聯網公司的創造性發展。互聯網把個人電腦連接成網絡,形成網絡高速公路。搜索引擎又相當於高速公路上的車把信息傳播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IT產業經過大規模的整合和調整,出現全新的產業結構。Google、蘋果公司脫穎而出,微軟、IBM重新定位,當然還有矽穀培養的大大小小的遍布各個領域的應用平台的發展。美國經濟走出IT泡沫危機,在新的層次上,在新的產業結構下,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現在美國仍然在危機的疲軟增長狀態。美聯儲已經實施多輪量化寬鬆政策。但是美國最終走出危機,可能是以3D打印的智能化製造業發展和以頁岩氣為主體的新能源結構為特征的以第三次產業革命的階段性新產業結構作為新的驅動力,開始新的增長周期。隨著美國製造業的回歸,在完全喪失勞動力比較優勢的美國製造業,絕對不可能是過去意義上的回流。美國製造業的回歸,是基於拓展更人性化服務的市場需求和智能化生產技術的發展。

  美國經濟的危機修復,不是以恢復落後的過剩的產業來推動短期增長為主,而是創造新的增長動力。市場機制能夠順應經濟周期的變化規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是美國經濟最強有力的內生修復能力。美國危機修復,重複印證了新產業結構形成與新一輪增長周期同步的周期理論。

  實際上,歐債危機雖然不是短期能夠解決,但是必須看到,在危機解救的過程中,歐元區的體制改革也在推進。福利體制的改革,財政一體化的改革,等等。也就是說,當歐債危機緩解以後,歐元區的體制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理順,走出危機和新歐元區的結構也是同步推進的。

  中國受國際危機衝擊經濟增長放緩。雖然不是中國本身經濟周期變化引發的危機,但是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外需的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在外部危機衝擊下也暴露無遺。短期應對危機衝擊,採取一些短期刺激政策穩定經濟增長是有必要的。要真正走出危機的陰影和影響,不能長時間停留在危機思維之中,依靠應對危機的短期舉措,釋放已經過剩的產能,“穩定”過去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下的高投入產出比的低效率增長。特別誤導的是,短期政策釋放的信號是維持局面,被動等待發達國家“恢復”過去的增長結構和市場。但是不論是經濟周期理論還是發達國家應對危機實踐,走出危機都不是一個簡單“恢復”過去的概念,而是一個主動變革的過程。

  文章指出,我們不主動變革調整,讓短期的“增長”為結構調整讓步,是違背經濟規律的。等發達經濟體真的調整到位走出危機後,我們在體制上、產業結構上、技術進步上又變成“落後”國家。

  十八屆三中全會和面向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調整了思路,顯示了按照經濟規律發展經濟的科學態度。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把結構調整、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推動不以GDP論英雄的平衡和平穩的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變化必須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的理論是一致的。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城鎮化發展新思維,將帶來清潔能源使用的巨大市場和帶動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服務消費的巨大需求,也將推動多層次服務業發展;信息化城市將帶來信息產業的發展,等等。這些都與經濟周期必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的理論是一致的。

  文章表示,從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我們看見尊重規律的新發展思路的改變。需要注意的是,與發達國家修復經濟的市場調整的體制不同,國內還是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的結構調整。在這樣的體制下,各級政府的執行力是否到位是關鍵。

  不論是對落後產能的調整,還是新型城鎮化可能推動的按照產業規律發展的新產業結構的形成過程,都與一直以來的GDP增長為導向的發展理念是不同的,也就一定會遭遇相關利益群體的博弈。這也就是為什麼產能過剩的調整不斷受阻越調越大,也是清潔能源產業還沒有在國內大規模使用,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戰略思想還沒有開始實施就產能過剩的原因。同樣,也是新型城鎮化被“一廂情願”地解讀為房地產調控政策放鬆,房地產價格被推動上漲的原因。

  文章最後說,中國經濟要按照經濟規律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在結構調整上達成共識是第一步。執行力上的阻力,仍然不可忽視。要特別注意防止在執行層面再次讓調結構給短期增長讓步,甚至為了短期增長的投資增長製造系統性金融風險。而細化調整不合理的結構的方法和途徑,如何按照產業發展規律推動新產業結構形成,也是一篇巨大的文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