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要合力規避大國悲劇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07:21:34  


 
  與日本和東盟相比,中國的崛起對區域格局的挑戰要深刻得多。其一、中國的經濟總量以及經濟輻射力要大得多。迄今,中國是東亞地區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在美國的五個正式盟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當中,中國是除菲律賓外其他四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其二、更重要的是,日本和東盟都只是從經濟上重塑東亞的格局,中國的崛起改變的將不僅僅是經濟格局,還包括政治和安全在內的整體格局和秩序。也正因為此,巨龍尚未騰空,已引發一片喧囂。與中國存在領海和島礁爭議的國家,不論菲律賓、越南還是日本,都寄望盡快解決,而不是延至更危險、更沒有勝算的未來。

  在焦慮的應對過程中,菲律賓和越南自知實力懸殊,更多採用國際化策略,促使南中國海議題的多邊化趨勢,比如呼籲東盟國家共同應對中國,將爭議訴諸國際法庭等。日本則加緊國家“正常化”改造,摘去二戰之後戰勝國所套加的非武“緊箍咒”。他們的相同之處都在於,極力借助美國並強化其在東亞地區的軍事角色,以此抵禦所謂“中國的欺凌”,平衡北京的實力和影響。

  這一策略的要害即在於,白宮也一直憂心忡忡,擔心中國的崛起將挑戰美利堅自二戰以來,在東亞地區的安全優勢地位,以及圍繞其所打造的政治、安全格局和秩序。這一格局和秩序本是為應對蘇聯威脅所構建,蘇聯崩潰下去了,這一格局和秩序卻在所謂的中國巨龍面前煥發新生。

  不論是中美,還是區域國家,都不應期望東亞陷入一場兩極對峙的新“冷戰”。中美曾在19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交過手,在1960至1970年代的越南戰爭中也曾暗中較量過,兩者都曾為此付出慘痛代價。當前,在美國國內債台高築、海外軍事力量收縮的背景下,大幅增加對華軍事威懾並不是明智選擇。但是,逐漸強化其在東亞的投入,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比如通過TPP拆解中國的周邊經濟版圖,通過強化軍事同盟並增加西太平洋軍事部署,應對北京的“深藍戰略”等。

  自奧巴馬上台以來,這些投入已使中美關係一直徘徊不前,處於尷尬的“假朋友”行列。儘管雙方升級了戰略經濟談判機制,並提出了構建超越歷史悲劇的“新型大國關係”,但籠罩在太平洋上空的陰雲始終難以飄散。

  與美、英不同,受限於大國林立的地理環境,中國的成長要面臨險惡得多的外部挑戰。對此,北京必須要規劃連貫清晰的大戰略,力圖避免陷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與守成大國迎頭相撞,被周邊國家合力“圍剿”,從而導致中國“第三次現代化”進程受阻。

  作者任職於上海社科院國際關係研究所

  來源: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