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順應變革新趨向制定能源發展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4-04-27 09:02:50  


 
  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強化產出效益

  文章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能源消費總量大、增長快的趨勢明顯,面臨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嚴峻形勢。中國當前能源消費量約占世界20%,2007—2012年期間的增長量則占世界同期增長量的47.8%,其中煤炭消費增長量占世界增長量的57%,二氧化碳排放增長量占世界增長量的60%以上。煤炭產量過快增長,遠超出科學產能的供應能力,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也造成礦難頻發、水資源污染破壞、采空區土地塌陷等生態環境問題。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不斷增加,2012年已分別達58%和29%,能源安全面臨新的挑戰。過快增長的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是造成中國東部地區大面積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因此,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消費,既是中國調整產業結構、突破資源環境制約、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永續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戰略選擇。

  能源發展戰略要改變單純保障供給的傳統思路,須同時調控和引導需求,強化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的產出效益。“十二五”期間已制定單位GDP能源強度和二氧化碳強度下降16%和17%的約束性目標,“十三五”要同時實現能源消費總量(主要是煤炭)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控制目標,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過快增長。這樣,到2020年,中國可超額完成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所承諾的GDP的二氧化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達到45%—50%。

  中國應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比例達15%的目標,其供應量將超過7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日本的能源總消費量。到2030年,這一比例可達到或接近25%,屆時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核電發展規模和年新增容量均將居世界前列。同時,應加快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應用,促進能源體系的低碳化轉型。

  確立積極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文章稱,當前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正治理霧霾,著手控制和減少煤炭消費將有效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左右,東部沿海地區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率先達到峰值並開始下降,為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奠定基礎。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以及GDP增長由前20年10%以上的高速回落到7%左右的中高增速,有利於轉變以不斷增加投資、擴充重化工業產能、擴大中低端製造業產品出口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方式,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促進GDP能源強度較大幅度下降。“十三五”期間,產能已嚴重過剩的鋼鐵、水泥等高耗能原材料產量,經大幅削減後將逐漸趨於穩定,2025年之前工業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有可能達到峰值。建築、交通部門的能源需求增長,可主要依靠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滿足,從而為全國範圍內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創造條件。

  到2030年前後,中國將基本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產能擴張階段基本結束,經濟發展呈內涵式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潛在GDP增長率降低到4%—5%的水平,能源消費增長緩慢。屆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成熟,其供應量仍可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長,其新增供應能力可以滿足總能源需求的增長,化石能源消費量不再增加,從而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峰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控制在110億噸左右,約比2010年增加50%,而1990—2010年的過去20年內二氧化碳排放則增加了210%。峰值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約8噸,低於日本、歐盟峰值時人均約9.5噸的水平,更低於美國峰值時人均約22.2噸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