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製造業應避免零散式短期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5-03 09:24:46  


 
  首先,中國企業認為其運營模式需進一步支持資源的靈活調配,從而適應需求的不斷變化。

  在某些促進靈活穩健運營的關鍵領域中,中國製造企業已取得了重要進展。例如,它們現在可以更加準確地體察到市場變化趨勢,增強網絡運營活動的透明度,部署模塊化業務流程,並且深刻地了解本地文化差異。雖然如此,它們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並沒有滲透到運營工作的所有環節,這說明中國企業仍有提升能力的空間。

  為了強化這方面的能力,90%的中資企業把2014年的工作重點放在了改善運營模式上,而採取如此做法的美國企業只占71%。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最核心的關注點就是人才、技術、業務流程建設,以及政策框架和能力建設。

  其次,中國企業認為生產設施網絡需要優化,例如搬遷或新建工廠,以減少經營成本、開辟新市場。

  製造企業必須要認真分析在哪裡、以什麼方式生產產品才能打入新市場,必須要提升反饋客戶的敏捷度,同時降低總體運營成本。經過這樣的分析判斷後,企業往往會決定將生產設施由一國遷至另一國,或在新的市場中建立生產設施。對一些製造企業來說,生產選址主要取決於成本下降的幅度。

  2011年以後,37%的中國製造企業(等比例的美國企業)將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了搬遷,主要是遷往國內其他地方。同一時期,43%的中資企業(48%的美國企業)建設了新的生產基地,大部分也在中國國內。此外,40%的中國企業(26%的美國企業)正在考慮2014年生產活動的遷址事宜。

  中國製造企業提到最多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中國勞動力的每小時平均報酬已從2001年的0.72美元出現了迅速上漲,預計在2015年將達到6.31美元。

  這也說明,中資企業正期盼著新建生產設施能夠帶來新的增長機遇。40%的中企高管指出,開辟新市場的強烈意願是其決定新建設施的前三大因素之一。43%的高管認為,該因素很可能也是企業未來搬遷決策的三大動因之一。

  這些發現說明,中國製造企業正在重複著美國同行的發展路徑。美國製造企業如今正想方設法把生產基地向主要的需求市場——美國和中國靠攏,這不僅有助於企業提高客戶反饋速度、縮短髮貨時間,而且還可有效降低運輸成本。

  研究發現,降低勞動力成本雖是生產選址的一大決定性因素,但它已不再像美國企業過去那樣是首要因素。換言之,對於美國企業,生產遷址正日益成為一種促進增長的戰略,而非簡單的效率提升之舉。

  而就中國企業來說,儘管它們不斷追求價值鏈的提升,但在生產選址中,成本——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仍可能扮演主角。

  幾乎所有(97%)的中方高管都表示,他們在未來12個月中將顯著或大幅增加合同製造的比例,而有此表示的美國高管僅占66%。與美國同行相比,中國高管更有可能將合同製造視為其長期戰略的組成部分,而不是緩解短期能力局限的一種手段。

  再次,中國企業認識到需要盡快彌補人才短板。生產企業不斷聘用人才,但很多企業在一些關鍵崗位上仍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

  對於當今的中國企業而言,在面臨著以下三項挑戰的情況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前面已提到的工資上漲;二是勞動力老齡化導致工作技能缺失(中國15歲-64歲人口的數量將自2015年開始萎縮,新生勞動力到2020年將會比2010年減少30%);三是中國勞動生產率落後於很多工業化國家(比如美國工人的平均生產力水平是中國的3倍)。

  86%的中國企業自2011年以來不同程度地擴大了生產員工隊伍,美國企業這一比例僅為72%。其中,37%的中國企業在招工時,新增用工大多為臨時工或全職合同工,而非全職或兼職的小時工。

  七成的中國高管表示,2014年企業將繼續聘用和增加生產人員隊伍,首先是增加全職員工的數量(69%),其次分別是合同工(60%)和兼職員工(51%)。

  儘管招聘力度很大,但調查發現,中國企業總體上各崗位都存在著較大的技術差距,這類企業的數量明顯多於美國。更多的中國企業高管認為:人才匱乏是企業下一年度實現增長目標的最大挑戰,其比例幾乎是美國高管的3倍(26%vs.10%)。為了彌補差距,69%的中國企業很可能會採取將績效獎勵同個人業績和企業利潤掛鈎的方式,60%的中國企業將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與福利政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