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靠近俄羅斯負面效應顯現

http://www.CRNTT.com   2014-05-10 10:05:05  


 
  在此基礎上,中國新一屆領導層上台後,進一步對“韜光養晦”戰略進行了積極調適,更具進攻性,在東亞表現尤為明顯。中國一手抓外交施壓,罕見地以最高規格召開了周邊國家外交座談會,對周邊外交予以定調,隨後就主權爭議加強了對外輿論戰、宣傳戰、外交戰,以制訂《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等為契機,試圖掌控解決領土爭端的主導權;一手抓軍事威懾,加大在爭議海域軍事和民事巡航力度,在爭議海域部署新型戰艦,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針對東亞領土爭端,制訂了“定制脅迫”戰略,整合軍事政治資源,預應區域不測局面,特別是將美國介入作為假想目標,提前做好戰爭準備,甚至武力占領了一些爭議島嶼。包括習近平、李克強和軍方高官在內的中國最高層近期紛紛在多個不同場合公開發出強硬聲音,表明“不怕事”、將武力解決作為終極手段的堅定意志。

  鑒於此,日本明確表達了對中國仿效俄羅斯軍事占領尖閣諸島,以及與俄羅斯准結盟影響美國干預區域危機的擔憂,其他國家莫不抱著相似心態。它們都在設想,如果中國趁著美國勢力衰微之機,像俄羅斯那樣不惜與西方對抗,武力解決領土爭議,將是何情景?更對美國能否在此情況下提供安全保護,心懷疑慮。

  對美國而言,東亞區域單純的中國因素並不足為慮,因此在多年前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後,與區域國家相比,美國主觀上並不急切,以致實質行動遠不到位。但隨著中共領導層換屆後,基於將政治安全當作根本的考慮,對外交戰略作出轉向,除了在外交和軍備上更積極、主動和強硬外,打破大國平衡外交的既有格局,從戰略上更靠近俄羅斯,改變了東西方的力量對比,深刻影響了全球和地緣政治的現實。

中國對俄外交已轉變

  中國外交戰略的變化從習近平的首訪外交就初現端倪,為了凸顯對俄羅斯的重視,習近平專程將自己的外交首秀獻給了普京。此後在一系列國際爭端中,中國堅定地與俄羅斯站在一起,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形成界限分明的陣營。中國對俄外交的轉變,在俄羅斯與西方就烏克蘭政治危機進行激烈交鋒的事態中得到了鮮明的反映。中國不惜違背自己一貫的外交原則,抱著同情和支持俄羅斯的立場,加大了西方對抗俄羅斯的難度,削弱了其效果。正因如此,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外長拉夫羅夫多次向中國致謝。

  中國對俄羅斯武裝吞並克里米亞的態度,顯示出已經將中俄視為僅次於結盟的關係,此舉破壞了自冷戰中期以來中國對俄羅斯(蘇聯)和美國關係的尺度。美國似乎認為,中國聯美制蘇固然不再,連在美俄之間保持戰略平衡的格局也已蕩然無存。東亞國家憂心與俄羅斯關係緊密的中國更無所顧忌,而美國的危機感也顯著增強,意識到加速實施“重返亞太”戰略,將重心轉向亞太,並安撫東亞盟友已經刻不容緩。

  在此情況下,奧巴馬的東亞之行更增添了戰略內涵。由於中美經貿關係的全面性,正如奧巴馬身邊智囊所說,美國不可能將中國視為敵人,遏制中國,但它在維持與中國積極合作全面的建設性關係的基礎上,也正在構建一個新型的對華防禦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