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潘石屹為何捐9300萬元給哈佛大學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11:16:01  


當年張磊向耶魯捐獻888萬美元,是因為耶魯這所學校真正改變了他的人生
 
對於許多成功人士,捐獻國外名校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回饋

  “國外名校改變了我的人生”

  當年張磊在面對“吃裡扒外”的質疑時,是這麼回應的:“耶魯管理學院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而這次張欣把錢捐給哈佛,也說了類似的話,“當年我在英國留學沒錢付學費,都是拿助學金,教育改變了我的人生。今天有機會給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也在這裡感謝那些曾經資助過我的人。”

  “大學教育改變了人生”,這是許多國外名校畢業的成功人士的共同心聲。這也是國外名校能夠在學生“交完學費畢業”後,仍然能夠讓這些校友心甘情願捐獻出大學6至7成經費的原因。大學對學生的“改變”意義有多大,學生對大額捐獻“值不值得”如何考量,恐怕非親歷者難有同樣的認識。一位哈佛的本科畢業生在畢業不久後就開始給學校進行捐贈,他是如此陳述自己的理由的——

  “你可能會奇怪,即便負擔得起,為什麼就要給學校捐贈?我不能代表其他哈佛校友回答,但答案於我是清晰的。本科四年對我的成長,以及一些最強的能力與性格的發展是重要的。我並非一直快快樂樂,也會是首先指出哈佛經歷並不那麼美好的校友;但我的評價是,如果沒有在哈佛所交的那些朋友,沒有在哈佛所承擔的那些領導角色,沒有哈佛提供的國外實習與旅行,我絕不會成為今天這樣一個人——所有皆因哈佛而成為可能。”

  名校給學生帶來如此的價值,也難怪學生會對名校有如此的感情。而像張欣這樣,當年只是個服裝廠小工,而今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翹楚,劍橋的經歷自然是帶來了非凡影響。因此畢業後也與劍橋保持密切聯繫,如回國不久就請劍橋大學校長來華做教育方面的講座,幾年前專程回劍橋聽溫總理演講,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把錢回饋給培養了自己的名校,乃至捐遍各所國外名校,就成了一種很自然的行為。

  國外名校也在努力營造與校友間的良好關係

  除此之外,國外名校在主動維護與校友之間關係時的做法,也很值得探究。旅美學者薛湧在談及為什麼張磊會捐贈888萬美元給耶魯時,就提到美國名校對學生態度之好:“這些學校只要發現人才就去招募、爭奪。你要是窮光蛋,學校就把學費生活費全包下來,而且還會畢恭畢敬地說:‘感謝你到我們這裡來讀書!我們的校園因為有了你一定會變得更加豐富。’入學後,學校對你無微不至。特別是本科生,有時讓我感到學校活象個慣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學生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中國的大學對待學生的戀愛經常有各種’不准’。美國的學校竭盡全力為此創造條件,甚至在招生中採取傾斜政策,保證男女平衡。”

  薛湧還提到,美國名校對畢業生非常恭敬,這也大大增強了學生們歸屬感。“我們畢業後,學校總把校友刊物免費寄來,系主任每年寫信報告系裡的情況,學校在我們的居住地區有活動總要通知。耶魯選校董,也每次都把選票寄來,並且反覆通過電子郵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校長就是校董事會任命的。誰進董事會,又要由校友投票決定。2002年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瓔當選耶魯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協會的支持。我們夫婦當時雖然博士都還沒有畢業,但已經有了碩士學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這大概是我們作為外國人在美國行使的唯一一次選舉權。所以,我們拿的並不僅僅是一張耶魯的文憑,而且是一個當家作主的權利。學校要是惹你不高興,你也可以通過校董事會施加壓力。”

  這些做法,也大大提升了學校在社會和全球範圍內的形象和美譽,即便不是校友,美國國內外也有很多人對這些名校進行捐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