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在上海讀“洋”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2 12:16:38  


 
從封閉到開放的洋校

  綠茵場上,一群男孩正追逐足球,汗流浹背……幾百個學生在操場各個角落跳躍、奔跑。一位老師正專注地望著自由活動的小學生們,他們中不乏金發碧眼的外國孩子。

  這裡是位於上海市武定西路的包玉剛實驗學校小學部,操場後面,是一片寂靜的教學樓,一間間教室空空如也。學校有規定,每天上午 20分鐘課間大休息和午休時間,孩子們可以去操場、籃球場、攀援區、種植園、圖書館……就是不能呆在教室裡。

  記者探訪的這一天,正逢學校一年一度的教師節“百家宴”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家長每人準備一道拿手菜,宴請學校所有的老師,作為答謝。午餐時分,中西菜肴,林林總總擺上桌子,老師們則可以悠閑地享受這場“自助餐”。其間,有孩子悄悄跑進宴會現場給老師送花,也有學生在台上為老師演奏小提琴名曲,還有一群孩子獻上了英文合唱。

  20多年前,像這樣中外學生與中西方教師同時出現在一所校園裡的場景並不多見。

  上海最早的國際學校是上海美國學校,於1912年創辦,230年代關閉,1980年重新由外交人員創辦,1989年正式進行官方登記,為持外國護照人士子女提供教育。這種供外交人員子女讀書的學校,是我國最早能被稱為國際學校的機構。

  1987年9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外國駐中國使館開辦使館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規定》中規定,駐華大使館可以開辦使館人員子女學校。此後,設在北京以外地區的外國駐華領事館,也被批准參照《暫行規定》註冊子女學校。在後來的政府文件中,此類學校全稱為外交人員子女學校。

  1993年,上海中學國際部創辦。它是上海由中國人主辦的、最早面向外籍學生的學校。上海市基礎教育國際課程比較研究所所長、原上海中學校長唐盛昌告訴記者,上海中學國際部從1992年開始洽談,一開始走合資的道路,跟國外的經濟實體合資,“因為不可能動用國家的錢,一直到1998年,我們實際上已經把另外一方的股份全部買過來,自此中國人全部控股,所以上海中學國際部是國內第一所由中國人自主管理的外國人子女學校。”

  談及創辦初衷,唐盛昌坦言,改革開放格局逐步形成,當時經濟領域國外的技術和企業逐步進入中國,對國內的觸動很大。但在教育領域卻沒有什麼變化。

  “中國的教育跟國際教育的差異在哪裡?下一步該怎麼做?我們能借鑒些什麼?儘管這些都沒什麼經驗,尤其是公辦學校做起來更難,但我想如果不邁出這一步,中國不了解世界教育發展趨勢和方向,就會對我們教育改革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必須要做出這一步。”唐盛昌表示。

  上海中學國際部也像上海美國學校一樣,只招收外籍學生,並一直延續至今。

  “由於境外的課程內容進入國內會牽扯到一系列的問題,國外教材當中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跟我們還是有差異的。我們當時的目的是了解西方教育的發展趨勢,所以只招收境外人員子女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唐盛昌解釋道。

  根據上海市教委公布的《在滬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名錄》,目前上海僅限招收境外學生的學校共有36所,無論是剛開學的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還是已落滬多年的上海耀中國際學校、上海日本人學校等已列在其中,而正在建設中的哈羅學校還未被列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