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永久性貨幣互換機制網絡亟待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14-10-01 09:24:40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訊/當前,隨著全球資本流動波動性增強,美聯儲加息進程加快啟動,以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推進,貨幣互換網絡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西方各國陷入美元流動性短缺之中,許多國家對美元的流動性需求逐步加大,因此加大了雙邊貨幣互換力度,以相互提供流動性支援以渡過危機。2011年11月30日,美聯儲曾與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搭建“臨時美元流動互換機制”,以此來為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維護了美元資產的信心。2013年10月31日,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再次啟動美元互換機制,但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全球六家主要央行把現有的臨時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轉換成長期貨幣互換協議。在得到進一步通知之前,上述互換協議將持續有效。長期協議將充當穩定流動性的角色。美聯儲公告顯示,這些互換協議在六國央行間建立起了“雙邊貨幣互換網絡”,一旦簽訂雙邊互換協議的兩家央行認為當前市場狀況可以保證互換發生,那麼有流動性需求的央行就可以按照協議規定,獲得來自其他五家央行的五種貨幣流動性。

  根據該協議,美聯儲在事實上成為歐、日、英、加、瑞央行的最後貸款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正是美聯儲通過臨時貨幣互換機制,為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提供了接近6000億美元的國際流動性,才避免美元短缺加劇全球危機。

  文章稱,隨著美聯儲在未來中期逐步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正面臨新一輪美元回流。2013年,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已經凸顯了美元國際流動性的稀缺。而美聯儲等6家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構建美元最後貸款人的壟斷機制,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互換機制長期化,很可能意味著美國正在重新構建一個應對新興經濟體貨幣崛起的新貨幣聯盟。一個以美聯儲為中心、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參與的排他性超級國際儲備貨幣供求網絡已經形成。這個網絡事實上已將發達經濟體的貨幣供給機制內在地連為一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貨幣互換不僅涉及互換國之間的貨幣流動,而且涉及彼此間貨幣的匯率安排,進一步則涉及互換國之間宏觀經濟政策的深度協調。

  一直以來,全球貨幣體系之下資金循環依賴於兩個途徑:一是貿易赤字國向貿易盈餘國進行貿易貨款的支付,帶來經常賬戶的資金流動;二是貿易盈餘國將積累的外匯資產重新投資於貿易赤字國的金融資產上,帶來金融賬戶的資本流動。兩者形成一個完整的貨幣經濟循環,這意味著全球貿易失衡越嚴重,衍生出的流動性就越多。

  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這一大循環開始逆轉:發達經濟體緊縮消費,增加投資;新興經濟體貿易盈餘下降。全球經濟不平衡現象較2008年金融危機前整體有所改善,全球貿易不平衡產生的流動性明顯降低。特別是美國量化寬鬆已經出現實質性調整,未來還將啟動加息進程,以及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與波動性不斷增強,各國之間簽訂雙邊貨幣互換的目的,逐漸由提供外匯市場幹預貨幣演變為提供短期流動性。

  鑒於美元在決定全球流動性方面的核心作用,一旦掌握全球貨幣“總閥門”的美聯儲開始逐漸減少每月證券購買計劃後,全球貨幣基數將由停滯轉為下降,這是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的重要推動力,勢必導致中國“資金池”水位下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