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怎樣看中國經濟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10-23 09:44:33  


 
  “新常態”的現實表征與理論解析

  文章分析,從現實表征來看,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中不斷呈現出一些看似矛盾、但似乎又合乎邏輯的新現象。主要表現是:雖然經濟增速在回落,但物價水平卻相對穩定,就業狀況不但沒有惡化,反而有所改善;在出口需求大幅下降,製造業因全面產能過剩而處於蕭條的情況下,服務業依然保持了相對強勁的發展勢頭;在整體經濟景氣下滑的過程中,“劉易斯拐點”逼近導致的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勢頭不僅沒有回落,反而在“民工荒”不斷蔓延中保持了較高的漲幅。

  上述三大典型現象,用傳統的經濟周期理論顯然解釋不通,但潛在增長理論和結構轉換理論卻能把個中的緣由說清楚。

  首先,潛在增長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總是和潛在增長率密切相關。所謂潛在增長率,一般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在各種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經濟增長率。潛在增長率是理想狀態下的增長率,實際增長率往往會圍繞潛在增長率合理波動。影響潛在增長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投入、勞動力狀況、自然資源、技術進步等,其中,技術進步對潛在增長率具有長期的、決定性的影響,而資本、人力、資源在既定的潛在增長區間,對短期增長率具有重要影響。過去,我們依靠大量的資本投入、廉價的勞動力、充裕的自然資源,再加上比較寬鬆和有利的技術引進條件,使得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在較長時間內都處於較高水平,從而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金融危機以後,資本回報率降低、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約束趨緊,特別是隨著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技術差距的不斷縮小,簡單地引進國外設備和技術,已經沒有多大空間,技術進步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創新。所以,在技術創新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潛在增長率的下降是必然的,GDP增速回落也在情理之中。可見,此輪的經濟下滑,與此前的增長速度回落並不相同,它不是短時周期波動造成的,而是階段性潛在增長率下降的產物,儘管增速下降,但發展還算平穩,尤其是物價水平與就業狀況,沒有出現周期性的大起大落。

  其次,從結構調整與轉換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由工業經濟轉向服務經濟的時候,由於第二產業的勞動生產效率一般都高於第三產業,所以在服務經濟比重不斷增大、工業經濟比重日趨縮小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率也會趨於下降。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第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比第二產業增幅高0.5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9%,高於第二產業4.1個百分點。鑒於服務業絕大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它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更強,同樣每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第二產業容納的就業量約為1058人,第三產業為1348人,後者超過前者約30%。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增速放緩,就業狀況反而有所改善;經濟景氣下滑,人員工資仍在增加的奧妙所在。

  “新常態”的四大趨勢

  文章提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為,正在向積極的方向變化。其中,有四個方面的趨勢,尤其值得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