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雙橡園升旗傷馬英九,如何任由評說?

http://www.CRNTT.com   2015-01-09 09:41:58  


 
 
  蔣經國於1980年6月提出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其後,此一主張並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儘管大陸也不接受,但是,其中的光明正大的統一內涵,是具有正面價值的。《國家統一綱領》,簡稱“國統綱領”,曾是台灣當局內政有關大陸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李登輝主導了決議過程,其中也堅持了統一的內涵,沒有違背國民黨的原則。“兩岸不統”論調,是馬英九提出的!這是國民黨政治理念歷史的一種倒退。 

  此外,馬英九表示:過去這一年比較顯著的進展是雙方負責兩岸關係的首長,分別在台北、北京與南京進行會晤並互稱官銜,這是兩岸隔海分治65年來的頭一遭,對雙方關係常態化具有重要意義。他說,6年多來簽署21項兩岸協議,也建立制度性溝通管道,貿易與投資持續增加;除貿易投資、共同打擊犯罪等許多項目進展外,雙方在教育的交流上也有顯著的成長,7年前他上任前,大陸只有800多人到台灣,現在超過2萬6千人,大概成長30多倍。他表示,台灣一共有160多所大學,目前7成都有陸生,覺得兩岸年輕人能在一個比較自由開放的校園與社會中發展彼此的友誼,對兩岸和平一定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未來的和平;往後幾個主要議題,兩岸服貿協議在立院還沒通過,但雙方正在協商貨貿協議,其次是希望交通上推動陸客到台中轉,同時希望簽訂兩岸互設機構的協議。 

  平心而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確實是在馬英九主政之後展開的。馬英九在主政以來,致力推動兩岸的社會、經濟等事務層面交流,成果不可謂不豐碩。和平發展的架構,必須兩岸通力合作,如果有一方不配合,都是無從談起的。對於馬英九的歷史貢獻,大陸方面從來都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十分可惜的是,馬英九徘徊在兩岸交流的事務層次,始終不敢在政治層面與大陸正面接觸,失去了為兩岸關係、為台灣發展奠定大和解、大格局的歷史機遇,不能夠為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打下最堅實的基礎。隨著台灣政黨輪替,馬英九的貢獻可能會成為泡影。如果這樣,從歷史的角度來做觀察,馬英九顯然難以成為贏家。當然,歷史的步伐不是哪一個人可以改變,過高的要求也不切實際。對此,我們完全理解。

  馬英九表示,台美關係在他執政邁入第7年來,一直不斷往前邁進,美國制訂的台灣關係法進入第35年,其中最重要是在安全方面的合作,6年來美同意軍售金額達183億美元,這也是20年來最高的數字;去年11月奧巴馬參加亞太經合會時,公開表示會繼續執行台灣關係法,去年12月18日也簽署海軍艦艇移轉法,同意出售4艘派里級巡防艦,其他很多方面雙方關係也是不斷往前邁進。他說,台灣現在軍購方面比較需要潛艦,但10多年來美方許多困難,無法達到目標,所以現在採國造與採購並行的方式,希望未來得到美國協助,幫忙建造,完成柴油潛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