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逆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有效途徑

http://www.CRNTT.com   2015-01-14 10:02:29  


 
  二、為什麼可以逆城鎮化

  文章認為,“逆城鎮化”是“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派生產物。一般來說,城鎮化水平越高,逆城鎮化的趨勢就越明顯。因為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城市病就會越來越嚴重,部分城里人想逃離城市的想法就越來越迫切。逆城鎮化聽起來好像與當前如火如荼的城鎮化相悖而行,但實則有許多好處。

  一是逆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大城市中心區域人口過度集中、住宅緊張和交通擁擠等問題。隨著部分城市功能向城郊或者農村分解,部分產業向外部轉移,部分人口向農村流動,能部分緩解大城市的壓力。

  二是逆城鎮化能改變城市的環境質量和城市品味。特別是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外移,城市規模不斷縮小,城市就有可能通過合理的空間調整和布局,來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改造。

  三是逆城鎮化可以縮小城鄉差別。隨著逆城鎮化的推進,鄉村人口適度增加,自然導致相關政策向農村傾斜,資金向農村流動,這樣會極大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調整農村的經濟結構和就業條件,提高農村的生活質量,這樣就會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同時,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地鐵和城鐵等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大大縮短了城鄉之間的時空距離,使大量人口能夠頻繁往返於城市和郊區之間,這客觀上為逆城鎮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可能。

  三、逆城鎮化的國際借鑒

  文章表示,二戰以後,世界範圍內城市化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地集中化、大型化。但同時在一些經濟高度發達、城市化趨於飽和的國家,投資方向從大城市轉向小城鎮和一些鄉村地區,出現了城市人口減少、經濟衰落,而鄉村地區人口卻比以前增加的現象。

  早在100多年前,英國的城市規劃師霍華德就曾竭力想創建一個人類理想的“田園城市”,即在不影響英國社會既得利益集團利益的情況下,開創一個集農村和城市各自優點長處的人居環境。這可以算是逆城鎮化的思想起源。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後,就開始了城市郊區化的進程。但真正意義的逆城市化是1970年以後在發達國家發生的事情,它的主要特征是大城市人口增長緩慢或者負增長,城市人口向大城市周圍的郊區小城鎮遷移,資本和其他資源也開始向大城市周邊轉移。[3]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逆城市化不意味著城市化水平的下降,相反它會導致城市功能調整和城市空間布局更趨於合理,是基於高度發達的交通、通訊等條件產生的必然選擇。

  美國的逆城市化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主要表現在城市人口向郊區轉移,大城市外圍分散布局一些衛星城鎮,特別是隨著私人汽車的普遍使用和公共交通的高速發展,極大地加快了這一進程。於是大城中心的一些中產階級開始紛紛湧向新的城郊小鎮或衛星城市,城市空間結構和布局隨之發生了相應變化。這是由於二戰後美國城市化加快,城市土地供給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導致市區地價越來越高。這時美國政府為了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布局發展,鼓勵有遷移能力的市民向城郊發展,這樣使得許多中產階級甚至部分低收入階層有能力在效區購買住房居住,於是逆城市化在美國得到普遍發展。到了20世紀末的時候,美國的逆城市化發展迅速,城郊小鎮或衛星城市已由城市邊緣地區逐步成為具有各種城市功能的商業中心、文化中心和就業基地。

  在德國的城市化進程中,中小城鎮一直是城市化的主體。在德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柏林、漢堡和慕尼黑等少數幾個。相反,人口2萬到20萬的小城市在所有城市中占了近80%。比如法蘭克福,它是德國的交通樞紐,也是歐洲國家的一個交通中樞,法蘭克福機場也是中國進入歐洲的一個中轉站。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法蘭克福近些年的經濟地位和交通樞紐作用還在增強,但城市人口確呈負增長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逆城市化,導致城市人口在逐步向郊區和小城鎮流動。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德國每年有大約20萬人向郊區和小城市流動,逆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