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末分享:不做大師 要做現代中國的“士”

http://www.CRNTT.com   2015-01-23 13:43:36  


錢穆:不做大師 要做現代中國的“士”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訊/“外邊有人說我是什麼史學大師,又是什麼國學大師。我哪裡只是研究史學,其實我最喜愛的是文學。我哪裡要當什麼大師,其實我心裡真正要做是要做一個現代中國的士。”中國文化大家、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曾如是說。

  命運往往厚此薄彼,難顯公平。當我們慨嘆現在的教育體制培養不出大師的時候,卻不得不感慨上世紀上半葉大師成批的出現。成批的大師中,甚而有不少沒有上過大學、缺乏完整教育經歷的。他們憑借自學、苦學,開辟出了廣闊的學術空間,並得以躋身大師行列。這當中,錢穆(1895—1990)是一個代表。

錢穆:讀書為學就是安身立命的所在

  錢穆,江蘇無錫人,12歲喪父,因家貧無望上大學,1912年,18歲的他中學沒有畢業即退學,只好自學。也就是在那一年,他開始了此後“讀書、教書、著書”的人生歷程。前後教過10年小學,8年中學。1930年,36歲的錢穆憑一部《劉向、歆父子年譜》深獲顧頡剛賞識,經他推薦,到燕京大學任教,從此走上大學講壇,任教於南北各大學,直到92歲在台北素書樓告別講壇,從事教育工作長達70多年。他自稱“上堂教書,是我正業”,更可貴是1949年後出走香港,在“手空空,無一物”的艱難環境中創辦新亞書院,為香港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弘揚中國文化的學術人才。

  錢穆在中國現代史學界中,自成一派,主張博通以區別於一味求專精的主流史學。抗戰期間在雲南蒙自撰寫的《國史大綱》,是近代以來最成功的一部通史著作,書中鮮明提出要對本國歷史抱“溫情與敬意”。後漸轉入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研究與闡發,晚年致力於朱子學研究,留下巨著《朱子新學案》,臨終前領悟“‘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錢穆憑自學成才,雖然他說:“青年人只要有可能進學校從師研究,還是循著正規教育的程序以求上進為好。除非是萬不得已,才採取自學的途徑。因為在學校裡,不僅可以有系統地研究各門課程,還可以與良師益友從切磋琢磨中,增進內心的修養,完成偉大的人格,奠定學業與事業的鞏固基礎,那比自學究竟要好得多了。”但他能夠成就如此的學問人生,在讀書為學上自有他的過人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