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銀行不良貸款上升是預警,不是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5-08-05 07:17:01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7月31日,《第一財經日報》披露的消息顯示,中國部分地區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進入破“2”時代。消息一出,各種解讀的聲音隨之而來。抱喜者指出,中國銀行業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不良貸款率上升似乎昭示著銀行業競爭程度的提升,長遠看利國利民;抱憂者則認為,不良貸款超“2”意味著中國部分地區的金融風險上升,值得警惕並採取相應對策。

  時代周報發表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趙紅軍文章表示,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常常雲裡霧裡,若不撥開雲霧、瞻前顧後,怎能識得廬山真面目?

  首先,從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總體情況來看,目前部分地區不良貸款比率破“2”似乎並不是全國性的普遍趨勢。按照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平均為1.39%。如果說當前不良貸款是風險,這種風險只是一種地區性、局部性風險,而遠不是全國性金融風險,對此大可不必驚慌。

  其次,2%的不良貸款率也不意味著中國銀行業的風險水平達到了警戒水平。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數據,2014年,在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其不良貸款率平均為3.50%,諸如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則遠遠超過2%的水平,甚至達到了8%的高水平。

  再次,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為1.0%,2012年為0.945%,2013年為0.9725%,2014年為1.1325%,2015年第一季度為1.39%,中國商業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比率在上升,但總體上仍然處於風險可控的水平。在2015年第一季度9825億元不良貸款中,真正的損失性貸款只有1104億元,比率只有0.16%。

  文章認為,我們應當理性對待目前中國部分地區不良貸款破“2”的現象。首先,中國現代金融投資渠道日益多元化;其次是,民營銀行和網絡金融快速湧現,傳統上存款期限長短和收益率高低正向關聯的鐵律已經被打破;最後,銀行業之間的競爭已成為家常便飯,銀行業壟斷和暴利時代的結束,市場競爭時代的到來。

  文章提出,對此趨勢,銀行業管理者應當緊密監視這些省份不良貸款的發展趨勢,分析和評估不良貸款比率成分與風險程度。不要一看到風就有雨,動輒使用監管工具直接干預,而應謹慎觀察相關商業銀行的自身反應,促使這些商業銀行在市場化中化解其面臨的風險。

  商業銀行應當正視不良貸款上升成因,對不良貸款的成分和相應的風險以及相應應對措施等進行評估;必要時,尋求相關的商業銀行、合作銀行進行聯合應對。

  消費者則應謹慎評估存款和貸款,盡量選擇那些能夠保本而不是一味貪圖利息高、紅利厚的理財方式。畢竟,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大多數是從事生產性的製造者或者依賴工資性收入的工薪族—他們的錢來之不易,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