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智庫雜誌:雙重自我殖民下的反課綱微調

http://www.CRNTT.com   2015-10-04 00:06:49  


 
  二次大戰之初,台灣人仍沒有資格當“日本兵”,只能當“軍屬”或“軍夫”,到中國大陸替“日本兵”擔任後勤補給工作。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逆轉,日本才開始在台灣徵“志願兵”,到南洋和海南島作戰。“日本兵”和“志願兵”的最大差別在於:日本人被召集者,在職服務單位要付本俸給其家族作生活費。台灣人是“志願兵”,不是義務兵役,所以服務單位不必給付家族生活費!

  我完全贊成我們必須教育下一代認清歷史事實。可是,替“日本殖民統治”擦脂抹粉,是歷史教育的正確途徑嗎?到底哪一種課綱是“洗腦課綱”?哪一種課綱會把學生教成“白癡”?哪種課綱能維護台灣人的尊嚴?

  “人種展示”與原住民研究

  東華大學的潘襎教授在〈毋忘先民真正的台灣史〉中提到:他於1991年前往日本留學後,曾經看過日本國家放送電視台(NHK)製作一部紀錄片,描述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期間,日本在會場展示台灣原住民。當時的殖民主義者,一方面藉由“人種展示”來炫耀帝國的權威,一方面宣稱:他們的殖民是促進世界文明發展的進程。

  潘教授提到的“人種展示”,其實是日本人研究原住民的開端。昭和元年(192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移川子之藏來到台大前身的台北帝國大學,設置“土俗人種學講座”,從事“人種學”研究。兩年後,東京帝大出身的飯詔龍遠教授及力丸慈圓副教授也連袂來台,在台北帝大創設“心理學研究講座”。當時日本非常崇拜德國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就,“心理學研究室”向德國購買了一百三十多件實驗儀器,可是卻沒有用它們作過任何學術實驗。

  1930年,霧社事件爆發,日軍參謀和知鷹二鑑於原住民對日本軍警作戰英勇,以寡擊眾,因此建議:若能徵召原住民替日本作戰,應能對日本有所貢獻。為了配合當時日本政府的“南進政策”,當時台北帝大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調查台灣山地原住民的智力、形狀知覺、色彩偏好、民族習性與懲罰制度等,準備到南洋作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