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學誠法師:炎黃子孫攜手 拓中華文化新境界

http://www.CRNTT.com   2015-11-13 00:15:08  


 
  三、求仁得仁、心外無法——中華文化的心性觀

  中華傳統文化不僅設立了生命的整體價值觀,同時提供了實現這種共同理想和終極價值的具體途徑,那就是回歸內心、走心靈提升之路。

  儒家先賢相信,“我欲仁,斯仁至矣。”道家認為,只有“歸根”“複命”,讓內心純樸虛靜,才能達到天人合一。本土化後的漢傳佛教,更與儒道思想相激蕩,將心性之學推展到“明心見性”的高度。《六祖壇經》雲:“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禪宗的出現,是對中華思想文化的一次內部重塑,對心靈的回歸、心性的覺悟,成為儒釋道三家合流的匯歸點,並由此形成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征——心文化。

  今天,當台海兩岸的有識之士共同探討中華文化的復興大計,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視傳統文化的精神命脈——心文化,一起感悟它帶給現代人類的重要啟示與智慧指引。

  1、心文化的現代啟示之一——重樹人類自信

  心文化啟發人類重新發現內心的寶藏、認識自心的力量。無論是“崇神”還是“拜物”,都把生命的自由與幸福寄托到外在事物上,忘失了人類心靈本具的無限創造力;並且反過來,以外在事物的擁有程度來衡定人本身的存在價值。這種顛倒的價值觀導致人類日益舍本逐末、重利輕身,做出許多自我戕害、摧殘同類的不智之舉。

  佛教卻將人心作為萬法之源:“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華嚴經》卷第十九)深廣的心性包含有無窮的智慧和能量,它既是人類所有生命活動的起點和源頭,同時也是一切行為的歸宿和目的。六祖惠能大師開悟後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如果現代人能重新體悟到心靈的圓滿自足和無限開放,就能戰勝生命匱乏的恐懼,超越向外依賴的軟弱和盲目執取的迷亂,重新感受到作為人的本質意義與內在尊嚴。

  2、心文化的現代啟示之二——走出道德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