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立規範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資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6-05-24 07:22:33  


 
  ——落實責任,做好預案,解決好怎麼還的問題

  首先,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地方政府與企業的關係。誰借誰還,風險自擔。中央不負責救助,以硬化預算約束,防範道德風險。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轉型和功能定位。界定好地方政府債務與企業債務的邊界,避免企業債務風險向政府轉移,建立地方財政風險防範機制。其次,要督促地方政府構建規範透明的償債機制和違約責任,構築必要的償債基金制度,並且有效管理。再者,上級政府有責任做好債務危機處置的應急預案,並且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持續的動態更新,防止局部危機變成區域性和系統性危機。

  守住債務風險底線完善債務風險防範

  文章指出,首先,按照先增量、逐步存量的原則,加快建立地方政府財務綜合報告制度。這是評估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基礎,促進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提高政務的規範性和財政的透明度,規範債務管理。改革政府會計制度,編制並披露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

  其次,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引入地方債務的市場評級制度,由專業評級公司對各地方債進行等級評估,引入市場力量,形成外部約束。建立地方政府債券評級和信息披露制度,構建地方債務監控指標體系。逐步構建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合理空間的評估體系。

  構建系統化的政府性債務風險監管框架和責任機制。建立地方債務風險早期預警系統,事前規範以及早期預警系統可以幫助減緩財政風險。在這方面需要研究設置風險監控指標體系,此外,還應加快建立償債基金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專門的償債基金,由債務資金支持的項目收益、當地財政收支盈餘、預備費的結餘部分等,均按規定進入償債基金。償債資金要實施封閉管理,嚴禁不當提取和使用。

  最後,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妥善處理存量債務,防範債務風險。運用大數據信息,研究並分階段建立債務風險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系統。出現債務風險時,政府能夠迅速反應及時規避,至少使風險降到最低。

  加快配套制度建設  適應融資新規則

  文章表示,投資權限劃分一直是政府間關係調整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管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明晰風險責任的關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這勢必要求進一步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尊重市場機制,約束政府的行為,實現服務型政府的職能轉變。從投資權劃分的視角看,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釐清政府與市場關係,明確政府投資的邊界和投資的有效性,盡可能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其次,要科學地劃分各級政府的投資範圍和投資領域,各投各的,各負其責。涉及共同投資的,也要明確各自的投資權利、責任,並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規範的融資機制;再者,要加強地方政府投資決策的科學機制、約束機制和問責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完善政績考核制度,給予地方官員明確的施政導向

  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良性的政績考核機制是從源頭上抑制地方政府投資衝動的前提條件,也自然就成為把控債務融資,防範風險的基礎。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政績考核新標準並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存在缺乏中央制定的統一標準、具體考核缺乏中央指導等問題。新時期,國家層面應當首先考慮加快出台一套科學、客觀、標準化的法規性政績考核標準,建立一個全面的指標體系,對各個領域所占的權重進行科學衡量。引導地方政府從經營性和競爭性領域脫身,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從源頭控制政府債務規模膨脹。

  ——加快政府間財政體制改革,適當增強地方財政能力

  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政府的收支壓力日益加重,亟待把握今年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的時機,調整稅制結構,考慮完善以直接稅為主(不動產稅等)的地方主體稅種設置,使地方政府在治理轄區、推動地方發展方面有足夠的可持續的收入來源,也可緩解地方債務壓力。“營改增”後,地方主體稅種缺失,借鑒國際經驗,按照“多專享稅,少共享稅”的思路,政府收入的劃分應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以效率、公平、征管便利和收入充足為原則;二是要盡量減少共享稅,切實增加各層級的專享收入規模;三是要擴大直接稅和地方稅。賦予地方一定稅權,主要是一些地方稅的選擇權、稅率調整權和特定約束條件下的因地制宜設稅立法權等權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