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雙輪驅動”破解“李約瑟難題”和“錢學森之問”

http://www.CRNTT.com   2016-06-07 07:53:17  


如果說創新文化是一個民族興旺發展的精神之魂,那麼科技體制則是一個國家先進發達的支撐保障。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曾幾何時,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和“錢學森之問”是困擾中國科學界的兩大問題。

  南方日報發表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燕雨林文章表示,“有5000年文明的中國為什麼未能萌發現代科學”以及“當代中國的學校為什麼培育不出大師級的傑出人才”?究其原因,既有近代中國因循保守、錯失科技發展良機之痛,也反映出當代中國科技和教育體制之殤。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結束的“科技三會”上向全國人民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號角的同時,明確指出“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習總書記的講話表明,創新不是簡單的、線性的因果過程,它是在複雜的社會系統中包含若干因素的交互過程。縱觀人類科技、產業和社會發展史,科學技術與社會從來都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其中,文化、體制對整個社會創新理念的凝練、創新習慣的養成、創新制度的完善、創新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說創新文化是一個民族興旺發展的精神之魂,那麼科技體制則是一個國家先進發達的支撐保障。在全社會樹立尊重科學、崇尚技術的科技理念,培育勇於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將是我們破解“李約瑟難題”和“錢學森之問”,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動力源泉。

  創新文化缺失是“李約瑟難題”的根源

  文章分析,在綿延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聞名於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後,由於國內外各種原因,中國屢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從世界強國變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審視中國歷史文化,壓抑保守的封建專制制度以及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觀念、以德為先的人本傾向、中庸的處世哲學、官本位的人生價值取向等中國傳統文化,加上重文輕理的封建科舉制度等,在不同層面上制約著中國文人對科學的執著與認知,讓中國文人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背離科學精神,使中國科學創新之路舉步維艱,從而失去了萌芽現代科技的土壤和機會。而從文化根源上分析,與中國農耕文化相適應的僵化固守的觀念形態也表現出重道德而不重自然、重人倫而不重科學的特征,這種思維方式所塑造的民族精神和國民性格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學的發展。

  科技體制不完善是“錢學森之問”的本質

  文章稱,文化是陽光水分,制度則是土壤。中國科技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離世界先進水平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中國科技底子薄、基礎差、高端和領軍科技人才匱乏的客觀原因之外,教育體制和創新機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也是引發“錢學森之問”的根本原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中國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運行機制滯後於市場機制的發展變化,嚴重制約了創新人才的成長以及創新效率的提升。對科技教育的落後理念、對科技經費的僵化管理、對科技價值的鈍化評價、對科技成果的急功近利等等,挫傷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扭曲了科技創新價值觀,甚至助長了科技領域的弄虛作假、拜金主義等不正之風,這些浮躁之氣、不正之風經過社會傳導體系逐步傳導到科技教育領域,於是出現大學教師不安心教學,熱衷於報課題、做項目、跑經費;學生不安心上課,熱衷於上網、兼職、賺外快。急功近利的科技管理體制滋生了浮躁的創新環境,當科技人員失去潛心研究、自由創新的動力機制,學校又怎麼可能培養產生出科學巨匠和學術大師呢?

  重塑科技信仰打造創新文化、優化科技體制激發創新活力

  文章提出,重塑科技信仰打造創新文化。創新需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永不言敗的意志,需要工匠精神、挑夫精神和工程師精神,不能投機取巧。科技信仰是最大的創新文化,只有信仰才能將創新融入文化。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科技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要在全社會倡導科技報國的崇高理想、培養科學家至上的社會崇拜價值觀。其次要營造寬容的創新氛圍。科技創新離不開“向失敗者致敬”,因為創新成功基於千萬次的失敗,一個不寬容和尊重失敗的社會,永遠不可能湧現更多傑出人才。要構建良好學術環境,弘揚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第三是要倡導自由的學術思想。尊重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鼓勵科技人員自由的學術思想,培養具備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人才。習總書記強調:“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

  優化科技體制激發創新活力。首先要創新人才體制。科技的競爭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一個國家人才的高度與厚度決定了科技創新的寬度和深度,而人才的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則決定了人才的高度和厚度。習總書記在講話中進一步指出:“要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的戰略科技人才,培養一大批善於凝聚力量、統籌協調的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一大批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企業家和高技能人才。”其次是優化科技創新管理機制。要在科技領域更多簡政放權。習總書記特別強調:“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第三是優化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的銜接協同,明確了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的分工定位與創新協作關係,提出了政府、科協、科學院(工程院)在科技管理、科技普及、科技創新方面的職責與使命。總書記一系列論述和部署,為科技創新“引擎”注入了強大的“燃料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