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民炳語中評:政治入校園 香港死路一條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00:12:31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特邀會員張民炳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記者 黃博寧)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特邀會員張民炳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就中史教育、港獨等問題闡述意見。針對現時中學校園“播獨”,他表示老師有一定的專業操守和責任去履行,若當中有不能恪守客觀中立的原則,把自己的偏頗想法施加給學生,或傳播與《基本法》相違背的理念,學校的管理層有義務予以制止。若是學校最高的行政及管理層級出了問題,教育局有必要發出勸喻或警告。他也表示,由於過往學校課程的安排問題,不少老師對當代中國社會未有準確認識,甚或有疏離的感覺,教育局有必要多辦培訓班,提高老師的水平。

  和中國有關的科少人學 很可怕

  新高中課改以來,中國歷史科的報考率一直只維持在10%上下,面臨“亡科”危險。對於中國歷史科的意義、存廢、改革,社會上一直存在各樣聲音。張民炳認為,除非徹底改革,否則式微局面很難扭轉。他指出,現時考試難度大、及格率低、學校被迫不重視、學生興趣持續下降…積重難返。

  他認為,從教學的角度看,中史必須和現在產生聯繫,增加分析、比較和應用;從考試的角度看,應參照其他科目的合格率和優秀率,不宜太難,否則只會嚇跑學生;從傳承的角度看,歷史和地理都該進行六年一貫學習,知識有內在聯繫,兩門一起學才能對事物有比較全面的理解。

  比起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科情況更差,每年報考人數僅幾百,是名符其實的在“生死邊緣”。“和中國有關係的科都越來越少人選,非常可怕。”張民炳說,這對社會、民族、文化的傳承都不好,“無法瞭解國家過去的光輝與苦難,就無法理解國家的現在”。

  教好學生 老師很重要

  張民炳指出,今時今日不少學生觀點激進,教師或許需要負上部分的責任。尤其通識科沒有教材,學生接觸材料很大部份是老師取材,如果只是把報紙的評論搬到課堂,不能全面準確反映國情、區情,不能客觀詳盡分析,只把矛盾指向中央和特區政府,令學生覺得所有問題都在當權者,就會遺患無窮。如果中學教師能全面、準確地和同學講道理,客觀地分析現象,相信激進的人會少一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