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鄭又平:民進黨去漢化工程有複雜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6-11-21 00:06:06  


 
  他表示,有評論即認為由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執政所推動的台灣中小學教育內容的去中國化與台灣化、本土化,會讓中華文化與台灣社會連結削弱,此確實是一個我們必須警惕的“陽謀”。如今,民進黨從文化政策更進一步擴展到族群政策,即是企圖構築一個台灣“新興民族”概念;首先,是大量引進東南亞配偶,從血緣上逐步“去漢化”,接著是鼓勵吸收東南亞移民與留學生定居並結婚生子,其結果就是讓台灣出現總數高達32萬以上的台灣新住民。鄭又平說,我們該關注的是,大量東南亞移民與新台灣之子的出現,已不僅是個社會現象,更是政治現象。
 
  針對血緣、族群關係的去漢化發展,鄭又平認為,如果以台灣原住民約55萬人總數就有6席“立委”民代的保障席次,基於世界各國尊重、保障少數族群參政權的傳統,目前多數年紀仍在中小學生階段,卻數量已達22萬似正朝另依成長趨勢發展的“新台灣之子”。可想見未來10至20年之後必然會積極要求政治參與。而在台灣當局刻意強化並保存他們對母語及母國文化的認同,這群人極可能浮現明顯的自我政治認同(含對東南亞甚至伊斯蘭宗教的認同),亦即未來10年新台灣之子的政治效應勢必要求一定比例的政治保障名額,會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力,這將使兩岸追求最終融合統一的目標日趨複雜。
 
  鄭又平對中評社表示,中國歷史發展軌道上雖然中華文化的包容力與同化其他文化的力量非常強勁,但台灣領導者多是從美國學習自由主義觀點,皆以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角度出發,因此,在各級學校中讓新台灣之子學習東南亞母語及文化,勢將造成台灣內部多族群社會發展,這對台灣未來族群融合發展趨勢是利?是弊?恐怕現在仍難以評估論斷。
 
  鄭又平認為,蔡英文喊出台灣“天然獨”世代的同時,吾人更應該要注意新台灣之子所帶來的後續效應,這代表台灣社會中血緣與文化認同將日趨複雜,這正是獨派過去刻意營造出來的血緣與文化上的“去漢化工程”所致。 

  以台灣目前已有的獨派“去中國化”,再加上其大力操作的“多元文化”、“新興民族認同”的種種發展趨勢觀之,如何因應如此複雜的統獨政治博弈,唯有“中華文化”才是兩岸真正剪不斷的臍帶。因此,容或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而斷了兩岸政府間的互動,但兩岸民間社會的文化尤其是教育交流萬不能斷,更該思考如何加強,讓“中華文化”做為兩岸“心”連結最重要的核心與精神支柱才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