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析習近平對台思想

http://www.CRNTT.com   2017-02-06 00:13:38  


 
  中華文化是兩岸必要的連結

  本人曾在多個場合中提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應是學習西方文明九個大國的崛起,而是中華文明的再現,也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應該,也不能沒有台灣的參與。

  近年,台灣有一本書《1949年禮讚》出版,書中提及1949國民政府渡海南遷,這是中國史上足以比擬東晉永嘉渡江與南宋靖康渡江的三大南遷事件。1949年也是台灣史上三大移民潮中文化意義最豐富的移民事件。1949後的台灣學術是民國學術的繼承者,是另一種五四精神的發揚者。作者楊儒賓稱:“1949年兩岸的曲折發展指向了中國現代性與西洋現代性的銜接。跨文化性格的台灣經驗,提供了形構中的新中華文化很重要的理論資源。”

  事實也的確如此,1949年整個中國的文化精華都來到台灣,其中不只有人才,還有文物,更有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1960年代,台灣更大力推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讓中華文化在台灣深深扎下了厚實的基礎,也讓台灣成為在全球中華文化的代表者。近年來,人間佛教在台灣的發展更是有目共睹,也更豐富了傳統中華文化的內涵。

  對於習近平而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對不是僅建立在經濟與軍事的基礎上,而是中華文化的再現上。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後的第四個自信。我個人覺得,這應該是習近平未來留下的最重要政治遺產,也應成為繼“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後,代表習近平治國理念的核心思想。這裡所說的“文化自信”當然就是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而不可能是對馬列思想或文化的自信。前三個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屬於大陸自有的,但是文化自信則必須由兩岸共同來建造。 

  台灣這二十幾年來,在李登輝、陳水扁的主導下,進行的是一場“去中國化”歷史與文化的政治運動,致使中華文化已經逐漸淡出台灣中等學校青年的教育,再加上民進黨的分離主義政治操作、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八年的弱勢作為,以及北京獨佔中國的話語權,使得台灣民眾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逐漸下滑,已經嚴重影響到兩岸關係是“一家親”的文化基礎,也衝擊到兩岸為“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