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中評觀察:印度為何成為世界大國追捧對象

http://www.CRNTT.com   2017-07-01 00:25:55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印度總理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達成一系列協議。美國不僅向印度出口無人機,而且更主要的是,似乎承認了印度作為印度洋主人的地位,決定在軍事領域和印度加強合作。

  就在印度總理訪問美國的前夕,印度國防部長在莫斯科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簽署軍事合作路線圖,決定全面升級印度和俄羅斯的軍事關係。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與美國這兩個世界上的軍事大國,正積極爭取在印度龐大的軍火市場占有更大份額。

  近些年來,印度經濟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甚至一度超過中國位居世界第一位。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西方國家對印度產生美好的想象,認為印度後來居上,有可能會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印度總理不失時機地向世界各國推銷印度的政策,希望借助於外部力量解決印度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軍火交易毫無疑問是印度總理手中重要的籌碼,印度總理通過向俄羅斯購買軍事武器,把俄羅斯與印度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印度總理訪問美國期間,美國總統決定出售無人機,實際上是希望通過軍事工業合作,把印度緊緊地拉在自己身邊。從目前情況來看,印度總理似乎非常享受這種競相追捧的良好感覺,通過簽訂軍事合作協議,使得印度和美國、俄羅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不過,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印度選擇的軍事發展道路,使得印度在未來軍事工業發展過程中步履維艱。印度通過購買大量武器,組建了自己的軍事防禦體系。但是,由於印度絕大多數武器來自於其他國家,因此,一旦發生戰爭,印度將會面臨軍事武器難於得到補充的窘境。雖然近些年來印度一直致力於軍事武器的國產化,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由於印度缺乏完整工業體系,在聯合國公布工業門類中,許多關鍵工業門類存在不足,因此,印度要想建立自己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幾乎是不可能的。通俗地說,已經通過向美國和俄羅斯購買先進武器,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雜牌軍”,一旦發生戰爭或者國際關係發生變化,美國或者俄羅斯對印度禁止出口,那麼,印度軍隊將會面臨沒有武器可用的窘境。印度通過購買俄羅斯航空母艦,決定建立自己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可是,由於印度購買俄羅斯軍艦不能適應印度洋作戰需要,因此,印度航空母艦作戰能力究竟怎樣,人們可想而知。

  現在印度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口優勢和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繁榮景象,不斷地向西方國家推銷印度的經驗,吸引西方國家投資者大規模投資,從而帶動印度經濟快速發展。為了吸引各國投資者,印度政府甚至通過了一系列改變現有勞動和土地制度的法案。為了打擊地下錢莊,印度政府甚至採取更換鈔票的方式,讓許多地下金融企業經營者破產。印度總理的所作所為,就是希望印度能盡快地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或許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西方國家和印度保持密切聯繫,強化與印度的軍事合作,目的就是希望全面制衡中國。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對世界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近些年來,中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可是,由於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勞動力資源成本增加,因此,西方國家投資者希望把印度作為下一個投資目標,充分利用印度資源要素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投資者的選擇,印度政府當然樂觀其成。但是,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在民主選舉過程中,如何把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資源整合在一起,如何實現跨地區的經濟合作,如何在生產要素配置過程中充分照顧到投資者的利益,所有這一切,都是擺在印度政府總理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總理通過訪問美國,強化與俄羅斯的關係,希望突出印度的國際大國地位。但是,如果印度不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那麼,要想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幾乎是不可能的。

  中國和印度曾經因為邊界領土爭端發生軍事摩擦,到目前為止,中國和印度關係仍然沒有徹底恢復。儘管中國和印度政府多次表示,兩國可以攜手共同發展經濟。但是,如果了解印度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吸引外資政策人們就會發現,印度政府對中國存在戒心,對中國企業投資印度設立了一系列門檻。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發展不得不借助於地區性的金融機構或者第三方平台,中國企業直接投資印度面臨的困難超出人們想象。

  對印度的不合作態度,中國政府心知肚明。中國一方面通過強化與印度政治合作,希望印度政府改變既有的決策。中國之所以贊成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就是希望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強化多邊合作,消除印度的安全疑慮。但是,印度政府的所作所為充分說明,印度政府似乎沒有把中國作為合作夥伴。中國和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戰略合作,讓印度如骨鯁在喉,印度不斷地挑起事端,在中印兩國邊界製造麻煩。就在印度總理訪問華盛頓期間,印度國防軍突然出現在中印邊界,阻撓中國在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外交部已經公開澄清,中國是在雙方沒有爭議的地區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印度的阻攔沒有任何道理。不僅如此,中國與巴基斯坦修建經濟走廊,經過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認為中國的做法實際上侵犯了印度的主權,因此,對中國提出強烈抗議。中國採取的策略是,發表聲明認為經濟走廊所經過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巴基斯坦控制地區,因此,沒有損害印度的國家利益。凡此種種,都充分說明,由於印度把中國作為重要的戰略對手,在各個方面阻撓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反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因此,西方大國試圖借助於印度抗衡中國。這是國際政治外交的新動向,同時也是中國在處理與印度關係必須考慮的問題。

  中國願意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善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關係。中國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之間進行穿梭外交,目的就是要調解彼此的分歧,從而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真正走到一起。中國願意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漸緩和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緊張關係。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印度自認為是一個地區大國,是印度洋的主人,因此,非但拒絕中國從中調解,而且把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合作看作是遏制印度的重要戰略。對印度的不合作態度,中國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中國不會因為邊境衝突而與印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中國也不會因為的印度與其他國家開展軍事合作,而與印度開展軍備競賽。中國一方面繼續展現自己的善意,另一方面強化自己的軍事實力,只有當中國軍事實力足以讓印度不敢挑釁的時候,中國和印度的關係才能逐漸地走上正軌。

  中國在處理與喜馬拉雅山南麓國家關係的時候,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印度的感受。中國與孟加拉國、尼泊爾、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發展雙邊經濟合作關係,考慮到了印度的實際需要。但是,如果一味地遷就印度,停止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合作,那麼,有可能會導致印度得寸進尺。所以,處理中印兩國關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必須按照既定的步伐,繼續加快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經濟聯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印度承認既成事實,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與印度洋國家的關係逐漸改善。

  充分照顧到印度對中國在南亞地區商業存在的關切和中國加快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經濟合作並行不悖。中國願意在互利雙贏原則基礎上,強化與南亞次大陸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這種經濟合作不針對印度,不會損害印度的戰略利益。但是,如果印度採取對抗的策略,禁止南亞次大陸國家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那麼,印度就必須強化與其他南亞次大陸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這對印度經濟發展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與其他南亞次大陸國家的經濟結構大體相同,印度與南亞次大陸國家存在“同質化”競爭的現象,如果印度與南亞次大陸國家開展經濟合作,充分照顧南亞次大陸其他國家的利益,那麼,印度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正因為如此,如果印度願意和南亞次大陸國家開展深層次的合作,中國樂觀其成。中國在處理與南亞次大陸國家關係方面,不是為了圍堵或者遏制印度而發展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關係,中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妥善處理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因此,如果印度從中作梗,受到損害的只能是印度和南亞次大陸國家,中國不會因此而受到嚴重損害。

  中國強調合作而印度強調對抗,這是中國和印度的本質區別。中國不會在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抗衡,中國也不會在南亞次大陸和印度爭奪勢力範圍。現在印度合縱連橫,通過拉攏相關國家,試圖在南亞次大陸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印度政府必須充分意識到,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日本,強化在南亞次大陸的軍事存在和商業存在,只會進一步削弱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影響力,只會使印度洋成為大國相互角逐的戰場。現在印度洋波濤汹湧,俄羅斯和日本、美國的戰略核潛艇潛伏在印度洋,已經給印度現代化建設帶來威脅。如果印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印度洋變成一個和平的海洋,依靠自身影響力在印度洋地區建立一個多邊的合作體系,那麼,印度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印度政府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小心翼翼地維護傳統的價值體系,但是,印度是一個多種族、宗教國家,印度可能會因為內部種族矛盾和宗教衝突而被迫中斷現代化的進程。現在印度總理試圖通過發展經濟,解決民生問題,掩蓋印度國內的種族和宗教衝突。可是,一旦印度經濟發展出現問題,或者印度在民主選舉過程中出現激烈的對抗,那麼,宗教和種族衝突將會成為制約印度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印度總理而言,如何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帶領印度走上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如何在國際局勢複雜的大背景下,實現印度的和平發展,印度總理似乎還沒有制定戰略發展規劃。

  部分中國學者對印度民主政治體制津津樂道,認為印度民主政治體制是印度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這是典型的盲人摸象。印度實行周期性的民主選舉,但選舉的結果是,印度中下層居民生活條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善。正是由於經濟處於嚴重落後狀態,因此,印度在民主政治選舉過程中,一個衛生間都可能會換來村莊居民的贊成票。對印度政府來說,民主選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從而使印度盡快走上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討論印度發展路徑問題,不能不考慮“先發優勢”與“後發優勢”的爭論。部分學者認為,發達國家之所以能繼續發展,而發展中國家長期受制於發達國家,根本原因就在於,先發優勢作用明顯。發達國家在資源配置和規則執行過程中牢牢地把握主動權,因此,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改變資源配置結構,修改現有的國際規則,讓發達國家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發展中國家缺乏話語權和規則的制定權,因此,在國際分工中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只能跟現在發達國家的後面亦步亦趨。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發達國家經濟結構相對穩定,市場發育程度相對較高,但正因為如此,發展潛力有限,除非開拓新的市場,否則,發達國家經濟很難實現快速增長。而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則不同,由於基礎設施落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完全可以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印度發展經驗表明,在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如果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利用人口紅利,那麼,就能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由於國際經濟秩序決定了,發達國家處於產業結構的上游,而印度處在產業結構的下游;發達國家掌握先進技術,而印度只能購買先進技術;發達國家制定貿易規則,而印度只能被動參加貿易規則的談判,因此,印度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樣,我們應當對印度經濟快速發展表示由衷的高興,因為只有提高印度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使印度潛在的消費市場變成實實在在的消費市場,才能為各國出口消費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從來沒有把印度看作是戰略對手,這是中國大國自信的表現。中國願意通過各種方式改善與印度的關係包括經濟關係,但是,如果印度閉關自守,或者試圖拉大旗作虎皮,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建立所謂的戰略同盟全面遏制中國,那麼,最終必然會偷雞不成蝕把米。中國願意和印度開展全方位的合作,但前提條件是印度必須端正態度,堅持按照平等的原則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有足夠的耐心,處理與印度的歷史遺留問題。但是,印度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不能把中國作為假想敵,不能採取一切措施遏制中國。中國拒絕把印度作為戰略對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制衡印度的力量。高高的喜馬拉雅山猶如一個歷史的隱喻,中國站在山巔之上,隨時都可能發動攻擊。中國希望印度放棄戒備,採取合作的態度,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中國不希望歷史的悲劇重演。但是,如果印度試圖挑起邊界衝突,那麼,歷史真的會重演。中國希望中印兩國人口大國攜手合作,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但如果印度採取不合作的態度,那麼損害的是印度戰略利益,印度總理應當三思而後行。